白城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通榆县召开

白城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通榆县召开

日期: 2007-07-19  来源:吉林农网

  7月16日,白城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通榆县向海乡金星村召开。省农委副主任陈巳、省农机局局长成洪、省农机总站站长艾青瑞、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徐莉带领全省9个市州农机系统领导,在通榆县县领导高洪贤、张庸林、翟延华及县农机局负责人的陪同下,参观了通榆县的保护性耕作成果。这种新式耕种方法叫做“玉米宽窄行交互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使玉米增产10%以上。

  通榆县的保护性耕作工作开始于2006年,经过通榆县农机局的不懈努力,目前,通榆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2000亩,预计2008年面积达到1万亩。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它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其核心是免耕播种,主要作业均使用机械来完成。保护性耕作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已基本全部采用了以机械化为支撑的保护性耕作。 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沿袭传统的以铧式犁翻耕土壤、裸露休闲耕作法。由于实行深耕细耙,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的水肥含量,裸露的耕地表土也加剧了沙尘暴的肆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可降低地表径流60%左右,减少土壤流失80%,减少大风扬沙60%;同时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作业工序,增加农作物产量。

  通榆县围绕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行耕作制度改革,全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短短两年间,不仅全面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机实力的显著增强。

  在通榆县向海宾馆召开的座谈会上陈巳副主任充分肯定了通榆县保护性耕作的工作成绩。在听取了各市州负责同志的汇报后强调:全省上下及农机等部门,要坚持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把“科技兴机、兴机富民”作为全面提升自治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大事来抓,特别是把推进保护性耕作制度改革和技术推广,列为抗灾避灾的中心内容。在项目实施中,要充分提高全民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并在全省范围内,加大领导力度,建立了农机、农发、财政、气象及示范推广县乡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综合规划、组织协调、资金筹措、检查验收及计划落实,并由农机部门牵头,成立了项目试验示范课题组,开展了业务培训、机具调试、作业示范、对比测试和分析论证等。二是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实施,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成片带动,辐射全区域,做到因地制宜选择机具、自行开发与引进推广相结合,政府补贴与农民自筹相结合,营机户与种植户相结合,无偿培训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从而有效加速了保护地耕作的示范推广和应用。三是全力推广,积极探索技术模式。在实施中,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现场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讲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并邀请专家、教授开展讲座,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同时,引进推广与自我研制开发相结合。要建立健全一套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和可行的推广措施,争取早日把这项先进的耕作技术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开来。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