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机械化规模化带来高效益
黑龙江垦区机械化规模化带来高效益
日期: 2005-11-11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对于实施农业机械化,黑龙江农垦总局可谓不遗余力、舍得投入,在国内走在了前列。目前,垦区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农机装备水平,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0%以上,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作物、全方位迈进。
从2002年开始,总局大规模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遥感、信息化农业机械,其中包括迪尔和凯斯公司“精准农业”技术和成套设备,对耕地实施保护性耕作。2004年,总局从美国引进226台(套)大马力智能化大型拖拉机,重点装备了5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使垦区的农机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高度的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北大荒集团由104个农牧场组成,共有耕地3228万亩,条田规模在我国首屈一指。其中,规模最大的友谊农场有耕地150万亩;宝泉岭分局下属13个农场,每个农场平均占有耕地35万亩,分局共有家庭农场21623户,户均耕地200亩。建三江二道河农场的七号地面积竟达12620亩,该地块实施立体作业技术,耕作采用世界较先进的大马力农业机械,采取免翻深松耕作、测土配方施肥、飞机喷施叶面绿色生物微肥等,促熟、提质、增产。
高度的机械化大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较高的规模效益。2004年,垦区粮豆种植户劳均生产粮食20.13吨、大豆3.6吨。
以被列为黑龙江垦区绿色高效科技示范区的二道河农场七号万亩条田举例:2004年,该条田种植小麦2000亩、单产200公斤、总产400吨,种植大豆6600亩、单产200公斤、总产1320吨,种植水稻4000亩、单产500公斤、总产2000吨,整个地块总产值700万元,利润310万元,产值利润率高达44.3%。我们在这块条田参观考察时,恰巧赶上飞机作业,登高望去,万余亩良田间,除我们和陪同人员外,竟不用一名劳力耕作,令人啧啧称奇。
为了提高农场职工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实施科技兴农,垦区现已形成了以农垦科学院和八一农垦大学为骨干,由16个专业科研院所、18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9个技术推广中心、104个技术推广站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使垦区农业增产中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各农场建立规模不等、内容各异的科技示范园(区),对农工进行示范、培训并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垦区在保护性耕作、良种繁育、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航化作业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摘自《兵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