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贵州省农机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机化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在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农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出的任务和总体要求,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大力推进全省农机化事业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根据贵州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机化路子,为改善贵州省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贵州省农机工作取得了六个新突破。
一、农机投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取得新突破
2004、2005年中央和省委连续出台了两个1号文件,制定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使农机的投入有了政策的保证,为农机化工作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省各地农机部门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增加农机投入,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国家政策扶持补贴农民购机为导向,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集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格局。2004年省财政安排购机补贴200万元,全省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500多万元。各级农机部门合理有效地使用管理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充分发挥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2004、2005年是各类农机增加最多的一年,2004年仅通过省财政资金补贴增加的各类农机具就达2568台套,受益农户2600多户。2005年省级财政投入农机购机补贴增加到700万元,加上中央财政安排的750万元和地县投入1400万元的购机补贴,全省投入购机补贴资金达到2950万元,投入的力度为近十年最大,新增各类农机上万台套。有了政策的导向和资金的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先进实用的农机具和农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农业机械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二、农机化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取得新突破
为了推进贵州省畜牧业的发展,把贵州省建设成畜牧大省,贵州省农机局抓住农机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拓宽农机的发展服务空间,促进农民增收。在遵义市的遵义、湄潭、绥阳、桐梓,毕节地区的黔西、大方、威宁等县、区、市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秸秆机械化粉碎揉搓微储养畜示范村,惠及8000多农户,每个村补贴购置小四轮拖拉机1台、粉碎揉搓机2台、电动机或柴油机1台,共投入资金100万元,新增拖拉机、粉碎揉搓机360多台,有效地解决了奶牛和肉牛的越冬饲料问题。示范村的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增收1000多万元,为玉米、水稻和杂粮秸秆的有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同时在开阳县投资20万元、晴隆县投资10万元、红花岗区投资6万元实施三个饲草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通过补贴养牛大户购置牧草生产的耕整地、植保、施肥、收获等作业机械,利用冬闲田土种植饲草,为机械化种草养畜作出了示范,三个点共支持400余户养牛大户,农民增收50多万元。
三、农机化在支持农业主导产业主要生产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十五“期间,全省农机工作围绕支持和发展粮食生产这个主题,突出支持粮食生产主导产业,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在稻田机插秧、机收和机脱等主要生产环节上抓突破。为解决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在9个市州地安排补贴遵义、桐梓、绥阳、湄潭等12个水稻主产区每个县市区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洋马”人民号稻麦联合收割机,每台收割机每天能收割水稻20~30亩,秋收期间加上广西到贵州省开展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贵州省投入秋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到70多台,各类机械机收作业面积达到100多万亩,上了一个新台阶。每亩收费60~80元,为人工收割费用的70%,损失率降低5%,仅此一项,就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节支4000多万元,为贵州省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贵州省农机局把加快水稻机械化插秧进程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和购机补贴政策的重要举措,采取“走出去、引近来”的办法,认真打好水稻机械化生产攻坚战,确定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机化水平较高的惠水等14个县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每个点试验示范面积50到300亩,重点解决机械插秧环节的技术难题,努力探索适合本省特点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新途径、新模式。通过精心组织和探索实践,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示范点取得全面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可使项目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31.29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3至5倍,水稻亩增产8%,对促进全省粮食生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将发挥重要作用。
四、在油菜生产机械化上取得新突破
2002年以来贵州省在遵义县实施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各级共投入资金120万元,先后开展了机具选型、试验、示范,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首次引进了油菜联合收割机。项目区在耕作、收获、运输、烘干和秸秆还田等油菜生产主要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油菜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和秸秆还田一次完成,效率高、损失小,既能收割油菜,又能收获稻麦,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为贵州省油菜实现机械化生产探索了新路子。
五、在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上取得新突破
2004年贵州省农机局在威宁县实施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项目,引进甘肃酒泉生产的2CMXZ-2型马铃薯播种机、4UX-500型侧面输出式马铃薯挖掘机、4UM-550型马铃薯后输出式挖掘机等多种马铃薯生产机械,经毕节地区农机研究所和威宁县农机中心多次试验和测试,取得成功,填补了贵州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性技术的空白。经过试验示范表明,马铃薯挖掘机收获质量好、效率高,破损率比人工挖掘低,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进程。
六、在烤烟生产机械化上取得新突破
2004年贵州省农机局与省烟草局在黔西、威宁两县共同组织实施了烤烟机械化生产示范项目,由农机、烟草部门各投资20万,共计40万元,两县各投入20万元,主要补贴种烟大户购置小型耕作机械及其配套农具,补贴比例30~40%,着重解决烤烟种植过程中的耕地、碎土、开沟、起垄、铺膜等机械化作业项目。采用机械化耕作、开沟、起垄、铺膜,不仅提高了烤烟生产效率,更能提高烤烟质量,增加烟农的收入,受到省、地、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肯定和烟农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