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三秋”农业生产中,山东省泰安市农机部门积极应对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认真落实各项服务措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高速高效的优势,圆满完成了三秋农机生产任务。三秋期间,共上阵各类农机具7.6万台(件),农机作业总收入达7270万元。完成机耕272.1万亩,占种麦面积的97.210%;机播266.9万亩,占种麦面积的95.36%。
一、积极开展机械检修和机手培训工作。 7月份以来,全市农机部门抽调了400多名业务技术人员,组成42个检修服务队(组),对投入三秋生产的机械进行了全面保养和维修,以保证每台机械都能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三秋作业。共计检修各类农机具12.60万台,拖拉机4.1万台(件),机引犁6700部,旋耕机2.9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40台,秸秆还田机1100台。同时,各县(市、区)统一组织了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新操作手进行了集中培训,对老机手发放了有关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机手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认真组织跨区作业,促进农民增收。三秋农机跨区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市、县、乡三级农机管理部门都制定了跨区作业计划和派机接机计划,层层落实跨区作业计划指标。市内外跨区作业在10月底全部结束。据统计,参加本市跨区作业的机械5400台,超计划400台;作业面积172万亩;作业收入6470万元,超额完成470万元。单机收入平均1.1万元。跨地市作业机具达1700台,超计划200台;作业面积65万亩;作业收入1766万元,超额完成516万元。单机收入平均1.4万元。达到了群众、机手、领导“三满意”的目的。
三、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加快已成熟的农机技术的推广步伐。小麦精播、化肥深施、旱作农业开发、秸秆综合利用率等已经成熟的农机节本增效技术,全市农机部门抓住三秋有利时机,把具有高科技含量、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农业种植质量,而且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全市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105台,上阵605台,完成玉米收获面积30万亩;新增秸秆还田机械260台,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0万亩。三秋期间,上阵拖拉机3.98万台,机引犁3.2万台,深耕深松机1600台,完成机械化深耕226.5万亩,占机耕面积的83.2%,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上阵小麦精播机1.39万台,完成小麦精少量播种264.1万亩,占小麦种植(折实)面积的94.36%;上阵化肥深施机2500台,完成精播施肥226.5万亩。推广泰山区5000亩的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经验,完成旱作农业开发50亩;推广花生摘果机100台,完成花生机械收获面积20万亩;新增地瓜收获机械250台,完成收获面积10万亩;运用机械化手段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沤制沼气、制作花卉苗木肥料、培养养菇菌种等综合利用及技术,共上阵铡草机、饲草粉碎机、青贮机械等4.4万台,完成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12亿公斤,秸秆综合利用率达42%,为全市的秸秆综合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加强领导,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一是领导重视。各级领导把三秋农机生产当作为农服务的重头戏来抓,深入基层,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