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组合式”农机培训造福农民

青岛“组合式”农机培训造福农民

日期: 2005-11-23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近年来,青岛农机化事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形成,不仅使农民在农业内部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也加速了富余劳动力向农业外部即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适应这一需求,青岛市农机部门改单一的拖拉机驾驶培训为“一训三证”组合式培训模式。三年来,共培训农机驾驶、农机农田作业运用、农机维修等三方面综合技能的新型农民共计6万多人次,全市有3万多农民获得了《拖拉机驾驶证》《绿色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
  
创新为本
  
“组合式”农机培训模式,核心就是改变单一的拖拉机驾驶技术培训,开展全方位的培训。青岛市农机部门创立的这种新模式的农机培训,除了开设拖拉机驾驶外,还设立修理、耕、种、播、收等项农机技术的课程,已使5万名学员成为农机服务等各行业的骨干力量。
  
同时,还制定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蔬菜冷藏保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教学模块。为进一步拓宽职业技能培训领域,青岛市还将农机培训与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开发了包括农机修理工、农用车、摩托车维修等适合城镇需要的20多个工种,直接为当地企业进行定向培训。
  
辐射带动
  
通过运行,这种全新的农机培训模式受到广泛好评,青岛市政府对这种做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将“311”农机科教入户培训计划项目交由农机部门实施。各农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了“组合式”培训模式的功能,主推了30个技术教学模块,重点抓了1000个农机科技示范大户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5个以上模块技术。同时,由这些“科技示范大户”辐射带动了10000个“农机专业户”,然后再培训这些“农机专业户”,使他们掌握3个以上实用模块技术。
  
青岛市农机局为了将这一行之有效的“组合式”培训模式总结推广,成立了《农民农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实证研究》课题组,还对重点农机化学校进行了引导性资金投入,重点抓好了“拖训”“绿训”“职训”“高训”四个项目基地的建设和规划。两年来,青岛市先后投资140万元,实施了市发改委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搭建平台
  
青岛农机局于2003年举办了“首届青岛农机经营企业家研讨会暨农机大户培训班”。2004年9月,青岛承办了由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主办的“全国现代农业机械技术高级研修班”,青岛的农机大户也应邀参加。通过加强对农机大户的培训,也培育了一批农机经营企业家。
  
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农机办连续两次在青岛召开了“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培训现场会”和“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培训东西部合作洽谈会”。通过会议的引导,各方牵线搭桥?逐渐将青岛建成了全省东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交流平台。青岛已与山东省西部5个市签订了15项农村劳动力培训协议,培训合格的劳动力300人,并负责这些农民工在青岛企业的安置就业问题。目前,青岛已给全国和省内培训1200名农村劳动力,安排在市内10余家企业工作。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