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享受购机补贴农民带来的启示
三位享受购机补贴农民带来的启示
日期: 2005-11-2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笔者一直想了解享受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农民在选择目录产品时的真实想法,于是前不久来到安徽省肥东县与几位机手促膝谈心,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任家良是笔者此次探访的第一位农机手。这位35岁的响导乡前进村农民,一看就是个精明人。他在全县第一个购买了久保田488型联合收割机,第一个享受国家购机补贴。问起购买久保田的原委,他一脸的兴奋。
任家良承包了18亩水田。1988年,他在村里第一个购买了一台8马力的水田耕整机,这台机械成了他发展生产的重要工具。2001年秋天,正值晚稻收割季节,当地却遇上了连日秋雨,许多农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已经成熟的稻子烂在田里。但是,村里有些人家因为请来了江苏省的跨区作业队,联合收割机赶在雨前就收回了稻子,避免了损失。这下触动了任家良,使他萌生了购买联合收割机的念头。第二年,县里开水稻机械化收割现场会,他早早赶到现场,围着几台不同型号的联合收割机看了又看,向机手和主办现场会的农机干部询问机械性能和效益情况。看罢现场会,任家良回家就和哥哥商量,下定决心要买一台联合收割机。起初,他想买台国产的,价格便宜,跑了几家收割机厂,却都感到不太称心。他想买高档的,可是价格太贵,哪有那么多钱呢?他左思右想,举棋不定。恰在这时,他路遇久保田经销点,不由自主地与经销商攀谈起来,通过对方的讲解,拿定了主意。回到家筹集了一笔款子,再到县农机局咨询。县农机局的同志告诉他,如果购买推广目录产品,还可以享受国家的购机补贴。任家良高兴的一拍手:“就买久保田的啦”。
9月,任家良把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开回了家。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来看,他们说,任家良有魄力,买了日本产的洋机械。也有人替他担心,投资这么多钱,啥时候能把本挣回来?任家良说,手中有好货,赊本不担心。机子买回后,他立即投入秋收。第一站到河南固始县收割水稻,然后一路向北割去,一连干了30多天。一算账,净挣8万多元。这下,他放心了。到2004年,任家良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水稻一成熟,他就到江苏、上海搞跨区机收,全年干了近百天,营利超过12万元。
问起他的操作技术,任家良说,他在县农机校学了理论知识,经销商又教了他实际操作技术。机子性能好,一天可以干10个小时以上。早上,露水一收就下田,一直干到晚上,人不闲,机子也不闲。自己肯吃苦,加上先进的机械,创造了他的高收入。
今年,肥东县被列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示范县。任家良的哥哥也买了一台久保田,准备在金秋季节,兄弟联手大干一场。他说,他今年又多承包了20亩水田,以后谁家的田不愿种的话,他都包下来,办个家庭农场。
张集乡荣湾村农民赵育水是笔者探访的第二位机手。赵育水是一名农用汽车驾驶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购买联合收割机的过程不像任家良那么曲折。赵育水说,开农用车找货难,经常闲着,一年挣不了多少钱。前几年,每逢秋收,江苏的朋友就包租他的农用车,专门运送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租费一天200元。收割机下田割稻,他便在一边观看,收割机需要转移,他便装车运送。他跟着人家干了两年,钱挣的不多,倒是掌握了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的行情和使用收割机的技术。看别人干不如自己干,于是去年7月,他花27万元买了一台588联合收割机,享受了国家的购机补贴。一个秋季就挣了10万元。他说,村里人看他买,另外几户也跟着买,跨区作业,一块结伴出去,相互之间有个照应,每户收入都不少。
笔者探访的第三位机手叫宋瑞清,是撮镇宣坝乡的农民,他兴致勃勃地告诉笔者,他新买了一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享受国家购机补贴3万元。他三十多岁,性格内秀,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据他介绍,他从1991年开始驾驶拖拉机,除了在田里干活,收割季节还帮别人打场脱粒。他耳闻目睹,知道联合收割机性能好效益高,一直想买。他想,起步晚,起点就要高,要买就买高档的。今年县农机局宣传购机补贴政策时,他把购买联合收割机的有关事宜问得清清楚楚,随后找亲朋好友借钱。他说,找亲朋借钱,有个诀窍,你要先告诉人家借钱的用途,叫人家知道你借钱干什么,干的事有没有希望。要是说买汽车,人家不会借给你,因为开汽车危险性大,一旦出了事故,借出的钱就可能还不回来了。人家一听说买日本久保田收割机,明白机子效益高,还款快,借钱就借得放心。他迅速地把钱凑齐,把一台崭新的久保田机子开回了家。从今年秋收开始,要大干两年,先把本钱挣回来。
该县农机局长牛文礼介绍说,全县的联合收割机发展势头很好。从2001年有了第一台久保田,到现在久保田保有量已发展到55台,占全县联合机总数的1/4。现在农民的购机热情依然高涨,农民从使用中得到了效益,这种宣传是无形的,过去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干部,现在看谁先富,怎么富,谁先富就学谁,谁致富的途径对就跟谁走。像久保田这样高档次的收割机,主要集中在几个乡镇,一户农民带了头,其他农民跟着买,形成“一户买大家看、大家见利跟着干”的局面。他深有感触地说:“农业机械化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通过与几位农民的交谈,笔者得到一些启示:
启示之一:比较效益是发展高档联合收割机的内在因素。每个购机农户在购买农机时都是在比较中选择,又在选择中比较。比较过程中,既看机械的性能,也看机械的作业效益。任家良算了一笔账,请人收割水稻,管吃管喝还要付60元的报酬;而使用收割机,尽管也要付60元钱,却少了许多烦心事。农民普遍欢迎机械收割,一家几亩田,个把小时就把几千斤稻子脱完打净了,这为收割机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市场推动了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农民选择发展高档联合收割机是因为它效益高,一天干10个小时,纯收入就是4千多元,收割时到头到边,速度快质量好,这是农民选择收割机的心里驱动。
启示之二:跨区机收是联合收割机快速发展的外在动力。安徽省联合收割机发展速度是伴随着组织跨区机收逐步提速的。过去的联合收割机活动范围小,早、中、晚稻收获加在一起用不了一个月,对农民来说,巨额投资有效使用时间那么短,当然不愿意购买。现在各级农机部门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天南海北地跑,过桥过路又不收费,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联合收割机的效益随着跨区机收的扩展而扩展。因此组织跨区机收,就是增加农民收益,农机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把跨区机收组织好。
启示之三:试验示范促进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如何认定先进的机械,如何确定他的效益?这要靠农机部门的引导。多数农户对机具的选择都是从现场演示会得到信息和受到启发的,农民参加现场会不是看热闹,而是看门道,从中选择一条能致富的路子。示范是指导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农机部门重要职责之一是通过示范和引导,引进各种农机化新机具,举办各种演示和展示会,做给农民看,教会怎么干,把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机械推荐给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我们应该相信农民的眼光,这样,农机化肯定会有一个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