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机革命的春天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机革命的春天

日期: 2005-11-24  来源:黑龙江农网

  11月19,黑龙江省富锦市上街基镇宏甸村一块刚收割完的大豆地头上,当4台“1004拖拉机牵引着五铧浅翻深松犁、44片中型旋翻耙、八行起垄机、仿形镇压器等新式“武器”,轰鸣着驶向黑土地深处时,这些新“家伙”把前来参加佳木斯市大豆振兴、秋整地农机作业合作社富锦现场会人员的双眼吸引住了。
  
深松深度35厘米,浅翻15厘米;耙深在1416厘米;垄直、垄形标准;镇压后,达到待播状态;大豆平播行间覆膜演示,覆膜、施肥、播种一次完成。望着眼前的“风景”,佳木斯市副市长高景峰对各县()郊区主管农业的“头头”们说,这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今后佳木斯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
  
这些新式“武器”的主人是,上街基宏甸村农机作业合作社。
  
宏甸村现有农户4201470口人,现有耕地面积22万亩,70%的耕地实现了连片种植,大豆面积15万亩,村集体账面的金额为22万元。
  
今年在省农机局的支持下,该村被列为农机作业合作社试点村,省里无偿投放价值100万元的农业机械。目前该合作社有1004拖拉机4台,联合收割机2台,配套综合整地播种机具20台套。现有入股资金1355万元,村集体和农户交纳股金355万元。
  
该作业合作社预计今年实现整地32万标准亩,收获12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5万元。
  
农机作业合作社定“规矩”:农机作业合作社是新生事物,不能走老路,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发生经营性亏损,要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务实的工作作风,体现现代经营理念。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刘宜林向记者透露:近几年,佳木斯市已初步形成5种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并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富锦市农机作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外,还有4种模式在佳木斯市开花结果。
  
股份合作社模式全市有6个。桦南县金沙乡红丰村坐上了头把“交椅”。以村有机具资产为基础,吸收土地经营户以土地作为股份入股。
  
农机大户带土地户的农机协会模式。全市50多个中,“拔尖儿”的是同江市三村镇四屯村机大户金昌辉。协会依托农机大户,吸收130户土地承包户入会,实行土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大伙儿跟一家人似的。由农机大户掏钱,兴办粮食深加工企业,产品统一销售。会员按土地面积分配粮食及企业收入。省下来的人,另择他业也行,到协会的企业干活也中,报酬另计。
  
单项服务模式。首推汤原县鹤立镇新安村。该村用12万元支农资金,购买水稻育秧大棚成套育秧机械设备,统一育秧。农户按面积分摊费用,分别插秧,分别管理。
  
跨村机械联合会模式。以桦川县梨丰乡为突出代表,由机械大户牵头,把全乡70多台联合割机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舰队”,抱团“远征”。联合会的“头儿”海选。费用,谁入会谁交纳;机组,自负盈亏。
  
初秋的暖风,吹拂着与会人员激动而兴奋的脸。佳木斯市郊区副区长杨玉化告诉记者:这些节本增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大型农机具,今后俺们要多整点,让它拉着农民奔向锦绣前程。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