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十五”农机化工作呈现六大特色

江苏海安“十五”农机化工作呈现六大特色

日期: 2005-12-13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特色一: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普及步伐加快
  
全县4700多台条播机进行了“六改五”、“六改四”的技术改造,提高了三麦精量播种的质量;克服“抛秧第一县”的困难,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共推广插秧机266台,水稻机插率达10%;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具不断涌现,“十五”期间新建保鲜库20座,示范推广油菜收割机10台。
  
特色二: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了农机化发展后劲
  
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杠杆作用,尤其是2005年海安被列为中央农机购置直补县之一后,全县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规范运作,通过资金补贴、信贷支持、典型引路等途径引导农民增加对农机的投入。“十五”期间全县所投入农机化资金达9053万元。
  
特色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推动农机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县农机局的指导下,县农机跨区作业协会、大公镇农机合作社,曲塘、胡集、西场镇机插秧服务队,曲塘镇周桥村农机服务公司等一批农机合作组织的建立,充分发挥其效能,引导机手跨区作业,提高了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拓展了农机服务领域。
  
特色四:农机科技示范园幅射功能明显
  
曲塘、大公镇农机化科技示范园区投入均超1000万元,园区的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一是实现了水稻、三麦两大作物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园区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5%以上;二是园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实现了路渠硬质化、桥涵标准化、农田方整化,创造了机械化生产的良好条件;三是副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养殖机械化。
  
特色五:里下河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逐年加快


  针对里下河排涝泵站大多设备陈旧,安全技术状况较差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十五”以来,按先急后缓的原则,先后新建泵站16座,改造23座,投入资金达500多万元,同时将全县3812座灌溉车口全部进行改制,建立了一个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特色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机队伍建设
  
县农机局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使全县农机化事业从人力和财力上予以保证。农机站事业人员的预算由2000年的每人每年1000元,提高到2005年的每人每年10000元,稳定了农机队伍,提高了农机人员投身农机事业的热情。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