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武汉市农机服务总站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黄陂区农机中心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切实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个主题,抢抓机遇,谋划发展。切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农机推广工作为重点,配合“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实现“以机代牛”建设、“无牛耕村”等示范工程,狠抓农民技术培训和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系统干部上下一心,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农机综合效益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农机化事业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促进黄陂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为32.5万千瓦,比2000年26.5万千瓦净增6万千瓦,十五期间年均增长4.2%,稳居全市各区首位,万亩耕地农机量达3824千瓦,稳居全市各区第二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97台,联合收割机30台,配套农机具1846万台套;经济作物、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均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05年全年新增各类新型实用农机具达602台套。
2、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稳步增长,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实现机耕整47.7万亩,机播3.1万亩,机收6万亩;机械植保面积37万亩,农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水平为80%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7%。其中水稻机插实现23年后“零”的突破,水稻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稻草变金条”效应,六指、滠口两地实现机插520亩。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经济特色作物的新型实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机收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农机化实用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3、农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农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日益明显。全区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发展到1949户,各类乡村农机人员12737人,服务收入达18055万元,农民人均获得农机服务收入达196元,农机化为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农机规范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得到保证,全年未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农机事故,全区农机事故伤亡率为零,这也为农机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