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省人大扶持农机化发展议案实施第三年,也是省政府提出广东省农机化发展目标的第二年,记者日前就广东省2005年如何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农机补贴的阳光,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以及农机补贴资金各市发放情况以及发展农机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深入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粤西部分市实地了解。
东莞:农机补贴为农搭“金桥”
“麻涌镇大步村香蕉合作社的513亩香蕉地全部用上节水喷灌机械,还是多亏了市财政的农机补贴,让合作社的30户蕉农得到了全额的购机补贴,明年我们将节水喷灌机械用在合作社的全部蕉地上。目前香蕉长势喜人,明年丰收在望。”东莞市麻涌镇大步村香蕉合作社社长何建贤坚定地说。城市的发展,东莞市的农业开始从传统的水稻耕作走向都市农业、,园区农业,蔬菜、花卉、香蕉、草皮种植成为农业主导作物,水稻种植只发挥土地轮作的辅助作用。从2003、2004年国家、省农机补贴目录中发现,补贴的项目多数还是水稻种植、收割机械为主,比如大中型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械。所以东莞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吴汝涛肯定地说,从东莞市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东莞市近两年种植水稻面积只有1万多亩,连片种植水稻的面积不超过6000亩,水稻的耕、插、收割已经实现农机化100%,在全省来说,水稻耕、插、收割实现机械化的地区寥寥无几。目前,东莞市主要需求的是植保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并且需求量非常大,特别是植保机械。农民从2005年广东省农机补贴目录中出现植保机械感到欣慰:喷灌、杀虫等植保机械首次进入补贴目录。吴汝涛透露,2003、2004年广东省农机补贴资金发放给东莞市总共是70万元,而在东莞市出现“要钱没得用,有钱不敢用”的尴尬局面,2003年至2004年期间只有两个蔬菜种植场购买了两台韶关市生产的丹霞牌收割机,五台中型拖拉机,享受了省农机补贴资金的补贴。而农民需求的植保机械却未能享受省级农机补贴,大部分农机补贴资金似待出嫁的闺女一样一一按兵不动。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机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业增效的助推器,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据东莞市农机推广站副站长谭东强介绍,东莞市通过举办农机推广现场会,大力宣传补贴政策,让农民了解了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积极性。思路决定出路,从东莞市农业局主管领导开始,到推广站一般工作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先实现农机化。提高农机化的地位,对于将来东莞市不求于多,只求于精的精品农业的发展思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机购置补贴的发放对于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农民享受到农业机械带来的实惠和效益,”看到合作社510多亩的香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东莞市麻涌镇大步村香蕉合作社社长何建贤说,东莞市地方财政全额补贴的香蕉节水喷灌机械对于提高香蕉的品质和产量,特别是对病虫的防治,肥料的施用,田间的管理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节省人工、节省成本,是农民增收的好政策。据了解,东莞市为适应东莞市在园艺花卉、蔬菜、香蕉、草皮种植的发展,2003、2004年拔出市级财政农机补贴专项资金30万元,补贴农民购置植保机械,为东莞市的农机化和农民增收搭起了一座“金桥”。特别是在麻涌镇大步村香蕉种植区,为大步村香蕉合作社30多户农民全额补贴4万多元为128亩香蕉地装上节水喷灌机械,还补贴30%为合作社购进微耕机l台,钻孔机1台,喷雾器一批。不但为农民减了负,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在全市起到推广机械化的示范作用,大步村何锡钊等蕉农日前也专门来到东莞市农机推广站要求推广站工作人员帮助其装设节水喷灌机械。何建贤社长—直深夸农机补贴政策好。“明年是东莞市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年、发展年,”东莞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吴汝涛认为,东莞市农业发展已经定位走园区农业、都市农业方向,以发展花卉、蔬菜、香蕉、草皮种植为主,对于农户的需求大的植保机械,东莞市将在省农机补贴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市级财政农机补贴资金投入,走规模化农机道路,让农民从农机化中实现经济效益。吴汝涛认为,目前东莞市耕地面积不大,水稻种植不连片,不适宜推广收割机械,希望有关部门针对不同地区有所则重,加大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补贴。农机化最大的方向也应该在农产品加工机械,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30%以上的产值,广东省今年农机补贴目录中增加了植保机械、喷灌机械对于东莞农民来说是—大喜讯。同时,吴汝涛认为,农机化发展不单单在推广方面,应在农机推广、农机安全监理、社会化服务三大体系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省有关部门应对以有所重视。
肇庆:农民增收从农机补贴抓起
肇庆四会市下茆镇种粮大户李国坚,作为种粮大户本来家里已经拥有手扶拖拉机5台,2003年看到外省的收割机不断进入本地为农民收割稻谷,收割完一个地方再换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收割,经济效益很不错。于是他承租了两台联合收割机,开展收割经营,除了到本镇一些村庄收割外,还到本镇以外的地方收割,一年下来获得纯利4万多元,2004年又贷款、申请农机补贴购买了两台收割机,扩大经营。尝到了甜头的李国坚,加上得到省市农机购置补贴,2005年下定决心又购买了两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有偿收割,加上原来的两台,再租上一台,五台收割机一个夏天共收割水稻2000多亩,总收入14万多元,除去4万多元的费用后,净赚近10万元,新购买的两台收割机一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没有农机购置补贴,我也不可能一下子购买两台,扩大自己拥有4台收割机,”李国坚深有感触地说:“哪怕补贴一点,也是政府给农民减负,心里也快活。今后我要借农机补贴的‘东风’滚动式发展农机,做大经营范围和模式。”在肇庆市像李国坚一样享受农机补贴的农产不断购买农机开展经营,自己做“老板”的人还有很多,比如鼎湖区沙浦镇农民陈二,个人目前已投入70多万购买大型农机具、兴建机库,进行机耕服务,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机大户。
肇庆市农机部门结合肇庆市农业的特色产业,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兼顾园艺、养殖、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协调发展。2003至2004年,该省下达肇庆市的省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180万元,现已办理购置补贴资金140.2万元,待办购置补贴资金3.92万元,近两年新增的购买联合收割机就达100多台。肇庆市积极实施省财政购机补贴政策,也投入大量资金扩大补贴范围,肇庆市财政每年安排72万元作为议案实施专项资金,把专项资金列入了市政府每年财政预算。各县(市)区也安排配套资金投入农机议案的实施。德庆县对购买指定机型一次性补贴2000至5000元不等,县级财政将给予购机补贴,这在广东还是不多见的。据了解,肇庆市以鼎湖区为核心区,四会市、高要市为辐射区,其他各县区为带动区的市级区域性农机推广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目前已投入项目资金80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80多万元,增收100多万元。
据肇庆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谢汉茂介绍,肇庆市近几年来通过农业和农机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看到了购买收割机的好处,初步尝到了机械化收割的甜头:不但能够使农民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田头散穗率,减少延误农时的可能,而且为农民增加了一条致富之路。农民现在买一台收割机,扣除国家和政府的补贴以外,只要花3.5万元左右,现在每收割一亩水稻收费40元到45元,每年按照收割600亩计算,收入就在2.4万元以上,约两年就可以将买收割机的钱赚回来。农民从各级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真正得到实惠,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掀起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潮。据预测,今年肇庆市农机总动力达105.51万千瓦,其中渔业机械动力2.7万千瓦,植保机械1063台,中小型拖拉机22073台,排灌机械2530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3.53万千瓦,联合收割机械235台,其他机械如林业机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机装备不仅保持了平稳增长,而且在结构上趋向多样化。农业机械不但应用于水稻生产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其他农林副渔牧各业,作业领域不断拓宽,例如在鱼塘增氧、蔬菜喷灌、柑桔保鲜加工等得到应用。谢汉茂说,议案实施两年多时间,农机购置补贴发放呈现良好的发展形势,肇庆市农机化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
韶关:农机购置补贴暖人心
韶关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张晓春分析近两年来韶关市农机化发展水平和农民迫切要求中央、省加大对山区农民购机补贴力度时说,广东省两年来共对韶关市发放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140万元,到2005年10月地底,韶关市共办理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近300万元,超出省下拔的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160万元,也反映了山区发展农机化潜力很大。农机补贴作为国家“两减一免”政策中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尤其是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发展农机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了解,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韶关市农机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水稻机械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稻机械的总量有了明显增加。到2005年6月为止,该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5.2万千瓦,现拥有收割机?76台,机耕率44.8%,比2003年前的40.1X增加4.7,机收率4.45%,比2003年前的1.23%增加3.22,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曲江区作为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机械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接近40%,其中示范基地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2.57%,全区现拥有收割机153台,比2003年增加了130台,机收率从2003年以前的o.03%提升到现在的11.2%。南雄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12.22%,比2003年提高2个百分点。始兴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县新增拖拉机4800多台,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16%,比2003年提高4个百分点。
始兴县城南镇杨公岭村,全村460户人家,拥有拖拉机400多台(套),90%以上的户数拥有拖拉机,在耕作上基本由拖拉机代替了耕牛。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使农民赶上了季节,节省了农时,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然后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增加了收入。人平收入由2001年的3900元增加到2004年的4200元。该村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是致富的好帮手,有些农民缺乏资金,都想方设法借、贷款购买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始兴县某1600亩蔬菜种植基地,全部使用了微喷灌机械化技术,使其蔬菜产量提高20一30%,并节省了劳力、肥料等,既保护了环境又获得较高的收入。记者从韶关市农业局农机化办提供的数字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到2004年底止,韶关市种田大户达到543户(年户平均种田面积30亩以上),对比2003年488户增加55户。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也逐步高涨起来,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韶关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张晓春认为,虽然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基础差,起步晚,但发展机械化,山区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对于韶关市农机化的发展,张晓春希望省每年安排韶关市的联合收割机购置补贴资金300万元以上,缓解补贴资金严重不够的矛盾,尽可能满足山区农民购机用机的需求。
惠州:农机补贴让农业机械进万家
我们很难想象在惠州市惠东县梁化石屋寮的萝卜通过肩挑手提到市内外创品牌,而通过农业机械化运输的马铃薯则从田头一直连到东南亚各国的锅头,这和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是分不开的事实。在惠州市博罗县石湾、园洲、长宁、福田和惠阳陈江、永湖、水口、潼湖、马安和惠东梁化、铁涌等地,通过机械化的耕作、收割、运输和喷灌,出现了规模化经营的韭黄基地、蔬菜基地、马铃薯基地、西瓜基地、花卉基地等,通过农业机械化进行土地的翻耕、起垄,喷水浇灌、农药喷洒实现了半自动化,产品离开田头则100%实现了机械化运输。农业机械效率高,省工省本,农民大都从农业机械化中得到实惠,增加了经济收入,许多农产在收获现场都对记者说,这是得益于国家、省市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让我们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更多,更好用的农业机械。
惠州市农机部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落实购机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让农业机械进入千家万户。至2002年底,全市农业总动力达到901262千瓦,拖拉机拥有量2174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20台,小型拖拉机21228台,联合收割机1 79台,谷物烘干机16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一套,各种运输车辆及其他机械84430套(台),农机具数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2005年上半年新购置联合收割机59台,中拖6台,完成购机补贴资金135万元。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190万元,其中2003年100万,2004年90万。2005年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制定惠州市购机补贴政策,市财政划拨出20万元,主要补贴菜地起垄机械以及玉米播种机械、马铃薯收获机械。
惠州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曾洪梅介绍,惠州市农机化发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与国家、省、市对农业机械化发展重视和支持紧密相连的,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经营适度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004年全市联合收割机新增137台,比2003年增长61.71%,农机装备结构的变化带动了农机作业大户的发展,并迅速发展壮大。大中型拖拉机的快速增长,逐步改变了惠州市耕作机械主要依靠小型机械的历史,马力大、速度快、效率高、多用途的大中型耕作机械已逐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同时,2004年水稻插秧机成为推广新机具的新起点,新推广水稻插秧机5台,填补了机械插秧空白,对于惠州市农机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博罗县2004年全年投入购置农业机械资金1120万元,其中项目资金78万元,补贴资金43.5万元,带动农户投入998万元。龙门县2001年机收空白,2002年起步7台,2003年30台,2004年72台,机收率达7.01%。全市政府财政投入与带动农民投入比例进一步加大,从2002年的1:4—1:4.5之间,达到现在的的1:7—1:8之间,农业机械化程度在全省处于前列。
农机补贴项目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个有效平台。据调查,通过购机补贴项目的实施,惠州市机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牵动农户投入购机资金400万元。全市418台收割机,创造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扣除各项费用和机械折旧外,农民仍有400多万元增收。惠东县增光镇水果加工大户林佛安介绍了他使用农业机械走上一条致富路的经验,原来林佛安运用土法烘干荔枝干,使用木炭烘干炉70多个,人工加上成本利润微薄,今年得到市财政购机补贴购进了水果烘干机后,每吨荔枝烘干可节省成本140元,并且机械烘干的荔枝色质好,受消费者欢迎,价格自然高。
据惠州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曾洪梅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惠州市农机部门遇到不少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效规模不够大,力度较小,进度缓慢,尤其是购机补贴资金不能满足农民购机的需要。此外,今年持续走高的油价,间接冲淡了农机补贴的社会影响力。惠州市农民购置补贴机械的种类主要集中在联合收割机及旋耕机,今年由于联合收割机销售市场旺盛,一些厂家趁机将积压多年或试验样机等质量上欠缺的机械运出销售,引出了不少投诉。
汕头:农机补贴为农民增收添“马力
实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后,汕头农民掀起了购机和用机的热潮。据悉,截至2005年8月份,汕头市补贴农民购买各类农机543台,其中拖拉机16台、联合收割机20台、插秧机l台、植保机械506台,农民投入购买农业机械资金达318.6万元,享受购机补贴资金354户,单单2003和2004年,汕头市发放省、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295万元。许多农民拿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后都说:“国家政策好,农机补贴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马力’,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据汕头市农业局农机化办主任黄喜得介绍,汕头市许多农民借国家、省、市购机补贴政策的东风,购买了收割机、旋耕机等农业新机具,享受到农业机械带来的好处: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降低成本,增加了经济收入。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打工,既不误农时,又增加了非农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对于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随着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的效率明显提高,加上土地的有序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条件逐步成熟。如2004年潮阳区享受“种粮直补”456户,种植面积5.66万亩,其中,“全国种粮标兵”马镇顺就承包了4800亩土地,通过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购买了联合收割机4台,大中型拖拉机2台,耕整、收获均实现了机械化,年纯收入在40万元以上。
随着农机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汕头市通过积极扶持、补贴农民、农机专业大户购买农业机械,不断培育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今年下半年,汕头市已有10台收割机分别在安徽、湖北、江苏等省进行跨区作业尝试,大大提高了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汕头市澄海区风采龙农业生产机械服务部近年来开展植保机械社会化服务以来,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去年在潮南区使用3MF一18弥雾喷粉机开展水稻大面积作业情况,4台机2天共完成机械喷药面积567亩,作业成本(包括农药费、人工费、燃料费等,不包括机具折旧费)3.06元/亩,除去农药费1.67元/亩,每亩工本费1.39元,向农产收取的服务费是每亩5元,利润3.61元,以一台机一天工作8小时,完成70亩面积计算,一天可赢利252.7元,基本上三个工作日已可收回购机成本。
为了进—步让广大农民了解国家、省、市的有关农机政策以及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让农民真正享受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阳光,真正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增加经济收入,汕头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通过本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及市农机管理所(农机安全监理所)、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编印的“农机管理”、“农机科技推广简讯”等宣传资料宣传国家、省、市购机补贴政策,并先后制订了《汕头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办理有关规定》、《汕头市享受市级财政补贴购买农业机械资金结算方法》等办法,规范汕头市购机补贴资金的使用,保护好、发挥好农民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机具的需求积极性。汕头市农机管理部门针对汕头市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积极引进样机进行地区适应性试验,向农民推荐先进、适应和实用的农业机械。特别是针对汕头市植保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实际,2004年开展植保机械地区适应性对比试验项目,通过引进不同机型的植保机械在本地区进行施药灭虫试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各机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情况,确定本地区示范、推广的机型,并在试验中积极探索建立农机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形式与经营机制。经过试验后,召开了现场会向农民推介了样机。并利用2003年度市级购机补贴资金扶持农民购买植保机械506台,使汕头市植保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许多农民反映,随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农业机械使用的柴油也不断升高,看到油价一天天升高,本打算今年购买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现在还是不能动这个念头。而有机产开展收割经营活动,油价升高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成本相应提高,农民的负担相应也加重,大大影响了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积极性。希望国家、省、市尽快出台农业机械用油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促进汕头市的农机化水平的发展,加快农民致富奔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