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05年小麦机收水平达94%

安徽2005年小麦机收水平达94%

日期: 2006-01-0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十五”期间,安徽省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项目推进、效益优先、技术协调的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新路子。据统计,“十五”期间农机总动力比“九五”末增长33%。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增长3%、17%和32%。2005年夏收安徽省近3000万亩小麦仅用一周就收割完毕,机收水平达到94%;在该省秋种时间整体推迟1015天情况下,仅用20天秋种就基本结束。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推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和购机补贴等多项支持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机械化建设投入。在粮食生产中间环节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烘干、精深度加工、清选、包装贮存、运输等机械装备,延长产业链,促进粮食品质和产量的稳定提高。
  2004
年和2005年,除国家给予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外,安徽省财政分别安排1000万元和1400万元,用于农民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及配套机具的补贴,在补贴机具的选择上,向水稻、小麦主要粮食作物关键生产环节作业机具倾斜,充分发挥好国家补贴政策的导向扶持作用。2005年,仅实施中央财政购机补贴直接拉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资金达8300万元,购置机具总量1423台,机具总价值约9784万元,受益农户(组织)达1214户(个)。 2005年,安徽省有6个县市实施了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576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万元。目前,项目机械已经开始产生良好效益。
  
为加快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突破,2005年,安徽省还专门拿出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插秧机购置补贴,规定凡是该省农民、农机服务组织以及农场职工购置插秧机均可以享受30%的补贴,这也是安徽省唯一采取普惠制补贴的机具。
  
加大投入力度,保持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安徽省的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在8500万亩,总产量500亿斤,居全国第六位。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