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村要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 农村城市化

天津市农村要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村工业化 农村城市化

日期: 2006-01-0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部署,天津市要从大城市城郊型农业的实际出发,把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放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提高农民收入上,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经过五年努力,天津市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郊区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把天津市郊区建设成为文明、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郊区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一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适宜人居的和谐区域。
  
据悉,2005年,天津市农口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快又好,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十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区县财政收入达到2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25元,比上年增长10.7%。“十五”期间,累计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93万人,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6.5%,比“九五”末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十一五”是天津市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农口将按照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部署,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选好切入点、把握着力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形成若干现代加工基地
  要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一编制城乡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协调发展城乡社会事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重大产业项目布局,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沿海都市型农业,提高发展水平。促进区县工业适度集中,形成若干现代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完善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产地市场为骨干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
  
加大对“三农”信贷支持
  
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同时,要增加财政支农的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和领域。高标准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化镇村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和新村。加快农村路网及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建立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积极推进文化体育设施进乡镇和社区,促进农村文化发展。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农村社会福利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