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国农机专业会上获悉,湖北省近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很快,2005年,水田耕整面积2002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机械化收割水稻为172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5.4%。而水稻机插秧一直水平很低,成为是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主攻水稻机械化插秧这个薄弱环节,使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得到协调平衡发展,是湖北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湖北省农机管理办公室吴庆峰主任分析说,湖北省推进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条件已经成熟。插秧机械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基本过关,与之配套的育秧技术已经成熟;凡搞过机插秧的地方都表明水稻增产,生产费用下降,农民认可。然而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不少农民担心机插秧减产。要使广大农民认可机插秧,必须加大试验示范的力度。
湖北省机插秧推广工作的特点是起点低,步伐快。在2004年,湖北省机械插秧推广工作刚刚起步,当年机插秧面积为3.2万亩,2005年就达到25万亩。2006年他们的目标是200万亩。
两年来,湖北省农机部门在当地政府部门领导重视、农民有积极性、农机大户带头等基础好的地方安排了30个机插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配备2名农机和农技人员蹲点工作,保证示范样板成功。示范点上农民普遍反映每亩增产40公斤-80公斤。同时调查结果表明,机插秧比人工手插秧每亩节省生产成本25元,从而打消了农户的担心。
把技术传授给农民,是推广机插秧的关键。为此,湖北省农机部门采取分别不同层次的办法狠抓技术培训。同时,聘请江苏等省的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请各级农技部门专家帮助讲解和操作,发挥农机企业售机、培训、面对农民直接服务的优势,使企业侧重在其产品推广地区进行培训。两年来,全省共培训机插秧人员7600人,这些人成为机插秧推广的技术骨干。
为确保2006年200万亩机插秧目标的实现,湖北省利用秋冬季狠抓了集中培训。2005年11月15-17日,举办了湖北省机插秧育秧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演示会,原计划培训规模200人,实际参加的却有600人,其中200多名种粮大户和农机户闻讯而来,充分显示出湖北农民使用机插秧的高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