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宁波市“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全市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2005年,宁波市农业机械发展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机械拥有量大幅上升,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出现了新一轮农机热。
一、农机总动力稳定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118300千瓦,与去年的2004413千瓦相比增加了113887千瓦,增长5.6%。增长的主要农业机械:一是耕作机械动力达22985台计222040千瓦,分别比04年的22310台计215507千瓦增加675台和6533千瓦;二是收获机械动力达112998台计259300千瓦,分别比上年的113982台计251200千瓦减少984台和增加8100千瓦。收获机械的结构逐步优化,农机性能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动脱粒机逐步淘汰,联合收割机比去年增加145台。三是植保机械动力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2897台和6560千瓦;四是排灌机械动力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3576台和17834千瓦;五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369台和2320千瓦;六是运输机械动力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262台和21414千瓦;七是其它农业机械动力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4441台和51126千瓦。
二、粮食种植面积下滑得到有效控制,农机作业量有所增加
2005年机耕作业面积272.92万亩,比上年的270.24万亩增加2.68万亩;机械播种面积3.74万亩,比上年的2.49万亩增加1.25万亩,增长50%;机收水稻面积142.56万亩,比上年的138.19万亩增加4.37万亩,增长3.16%;收割机跨区机收稻麦面积36.74万亩,比上年的22.52万亩增加14.22万亩,增长63.14%;农机运输作业数量67879.64万吨/公里,比上年的60572.67万吨/公里增加7306.97万吨/公里。
三、农机化经营收入有所增加,规模化程度提高
以个体为主的小规模农机经营逐渐被农机合作社为主的规模经营所取代,且随着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农机作业规模效应凸现。2005年各级农机化经营单位61231个,比上年71010个减少9779个。农机经营总收入152814.27万元,比上年的146637.43万元增加6176.84万元,增长4.21%。
四、农机化投入明显增加,农机装备得到了提升
2005年宁波市农机化资金投入合计为9924.02万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资金6673.4万元,分别比上年的9796.66万元和6406.82万元增加127.36万元和266.58万元,市县二级农机化专项资金投入超过2000万元。农机科研推广培训今年支出353.42万元,比上年的224.48万元增加128.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