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机服务朝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

山东省农机服务朝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

日期: 2006-01-19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近几年来,山东省农机部门积极创新农机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的指导,实行市场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大市场日臻完善,基层农机站、农机作业公司、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大户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1.2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60万人,比2000年增长13.8%,年均递增16万人,农机服务业已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服务业。
  一、加强宏观指导。为了规范和指导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山东省农机办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协会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地搞好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在全省实施了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平台,让他们在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中唱主角,全省先后建立农机化创新示范基地150多个,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了推动农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省农机办还根据三次产业划分新规定和农村农机服务业发展规律,会同省统计局实施了新的农机化统计制度,增加了农机服务总产值、农机服务增加值等农机化效益指标。各地也加强了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指导,枣庄、泰安、威海等市开展了以“十乡、百村、千户”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活动。潍坊市将创新发展农机服务体系列入政府民心工程。烟台市将农机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定期对各县市区进行工作考核。临沂市政府专门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进行了表彰。
  二、注重政策扶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把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实行优先报名、优先安排。2005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00万元,在享受补贴的2476个农户及农机服务组织中,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占73%。省财政今年还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农机、粮棉油、畜牧、水产等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在农机科技入户、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重大农机成果推广等项目的实施上,也与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考虑、重点安排。
  三、搞好公共服务。一是优化发展环境。以高效、便民、服务为出发点,深入开展了农机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加强了农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承诺服务、“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机行政效能。全省共建立农机“一站式”服务大厅118个,创建部省级“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33个。开展了“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创建和“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评选等活动,引导科学消费、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十五”期间,颁布实施了《机械耕整地》、《机械播种》、《谷物机械收获》、《花生机械收获》、《秸秆机械还田》、《牧草机械收获》等6项农机作业质量地方标准,总结制定了牧草(苜蓿)机械化生产、玉米机械化收获、花生机械化收获、薯类机械化收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绿茶机械加工等11个农机作业技术规范,推动了农机的标准化生产。三是强化培训服务。结合“兴机富民”活动,开展了农机管理人员培训、农机大户培训、东西部劳动力转移对接培训、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0万人次。青岛市开展了“一训三证”组合式培训,有3万多农民获得了《拖拉机驾驶证》、《绿色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四是搞好信息服务。全省17个市有15个建立了农机化网站,并实现了省、市联网。依托农机化信息网,及时为农机服务组织及广大机手提供农机化技术、经济、市场等信息,以信息化促进农机化。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