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机化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广西农机化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日期: 2006-01-24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十五”期间是广西农机化发展进程中发生重大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也是广西农机化发展速度较快、运行质量较高的一个时期,农机化事业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农机化工作取得较好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回顾“十五”发展,展望“十一五”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期间广西农机化发展主要成就
  
——农业机械拥有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原值均超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全区农业机械原值达121亿元,比2000年增长36%;农业机械总动力1850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26%;拥有各类拖拉机61万台,比2000年增长37%;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长明显,达2万台,与2000年相比增长77%;水稻联合收割机1077台,比2000年增加748,增长227%。农业机械装备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农业机械进一步广泛应用,机械化水平得到提高。2005年,全区机耕面积102万公顷,占种植面积的39.83%;机械收获面积6.17万公顷,机械脱粒面积154万公顷,农业机械运输作业量85亿吨公里,农副产品加工作业值29亿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13.6%
  
——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有新的进展,农业机械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机械服务组织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大户不断发展,开展农业机械服务的市场观念、面向社会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意识不断增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和大中型拖拉机跨区耕整地作业规模不断扩大,连年从省外规模引进联合收割机开展跨区作业,促使机收市场初具规模,社会化服务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共有各类农业机械服务组织7968个,农业机械户121万户,农业机械服务从业人员141.37万人。农业机械经营服务总收入132.6亿元,其中市场化、社会化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收入131亿元,为社会提供农业机械作业服务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科技推广扎实有效,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显著。水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得到进一步普及。蔗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全区机电工程学校和市县农业机械学校坚持“立足农村、面向社会”的办学方向,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为社会培养中等机电技术人员1.95万人,为农村培训各类农业机械技术人员和农民工32.34万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农业机械化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管理得到加强。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产品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制订DB45/39-2002《小型多功能拖拉机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完善了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业务规范手册》,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事故率、重伤率、死亡率均低于农业部提出的控制比率。农业机械鉴定工作规范公正,累计完成185家企业的352个农业机械产品省级技术鉴定;开展农业机械产品扶优打假活动,建立农业机械产品投诉机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广西农机化“十一五”规划的三项发展目标
  
广西农机化“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三项主要目标任务,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机安全生产控制目标:2010年,广西农业机械原值达160亿元,年均增长6.5%;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380万千瓦,年均增长5.1%;各类拖拉机总量达70万台以上;广西的农业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接近2005年全国中等发展省份水平,机械化收获水平有较大提高,机械化种植开始起步发展;广西辖区内拖拉机拥有量的农业机械事故率、重伤率、死亡率均低于农业部提出的1.5‰目标。
  
“十一五”是广西农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各种有利的因素看,“十一五”是广西农机化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
  
——从发展环境看,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农业机械化列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环境。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在法律上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和农业机械部门依法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广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广西农机产品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广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监理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
  
——从经济条件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增强,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折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近年来,广西经济保持了健康和谐发展的好势头,速度在加快,结构在优化,效益在提高,开放在扩大,后劲在增强。随着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在南宁举办、中越“两廊一圈”的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开展等等,给广西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技术条件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不断被研究、开发和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业机械产品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日益提高,传统的农业技术装备已经逐步被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改造或替代。同时,广西在“十五”期间,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并着力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人员的素质,农业机械拥有量稳步增长,机械化技术和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奠定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从市场需求上看,农民对农机化的渴望日益迫切。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常年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在“春耕”、“双抢”、“三夏”等关键农时季节,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劳动观念也发生变化,希望通过农机化来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分享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农机作业市场在需求上明显增大。
  
综上所述,“十一五”广西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潜力较大,国家发展农机的社会氛围、政策环境和自治区的经济、技术、市场条件基本具备,广西农机化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