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农村常用的久保田488型联合收割机,2004年的作业耗油成本为17940元,2005年却增加到23940元,两者相差6000元。这是苏中某地级市农机部门最近调查“高油价对农民负担影响”中所做的一项比较。由于国内外油价持续攀升,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在一些地方,农民收入也由此出现相应递减。
据这家地级市农机部门调查获得的数据,2004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近160万千瓦,各类农机承担了70%以上的农业生产作业量,全年农用柴油和汽油消耗超过14.45万吨;2005年的农机用油实际超过15万吨。以0#柴油和93#汽油为例,2005年8月比上一年同期每吨价格分别上涨了26.7%和32.4%,而仅仅因为柴油、汽油的价格上涨因素,全市农机作业成本增加了16620万元。这些增加的成本,相当于全市520万农民人均增加负担32元。而实际的油价上涨影响给农民增加的负担要远高于这个理论数。
对于油价上涨影响引起的农民负担增加,江苏省一些长期从事农机管理业务的人士表示忧虑,他们担心:农机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将可能导致农民购买、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下降,已经购置的农机将面临买得起用不起的局面,造成机具资源的闲置、浪费。没有农业机械标准化作业的保障支持,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农产品品质没有保证,农民的收入水平也难以有根本改善。他们建议,应尽快实行按农业机械作业量给予燃油补贴的政策措施,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防止农业生产大起大落。在具体实施上,选择部分县乡进行试点,通过补贴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降低农机作业费用,使农民得到实惠。同时,还希望有关银行将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纳入支农信贷,由农机部门推荐,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决定放贷比例,并适当延长农民还贷时间,降低利息,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农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