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作用推动农机服务业大发展

山东省发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作用推动农机服务业大发展

日期: 2006-01-31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十五”以来,山东省农机部门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机械利用率,促进共同利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实现形式,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大市场日臻完善,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1.2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60万人,比2000年增长13.8%,年均递增16万人。预计2005年,全省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40亿元、增加值211亿元,农机化为农民人均实现收入260元、贡献率7%。

  一、充分发挥了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作用。依托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将分散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共同进入市场,开展社会化服务,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一是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深入开展“明星服务队”创建活动,建立了148个农机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带动全省1700个作业队参加春、夏、秋、冬农机跨区作业“四大战役”,打响了山东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品牌。预计今年全省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0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二是组织农机合同订单作业。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以合同的形式与周围的村组、农户达成农田作业服务契约,届时按合同订单进行作业。招远市金岭镇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与周围21个缺机、无机村签订了全年农田作业合同,按订单负责对这些村2.15万亩土地提供机耕、机播、机收等作业,年作业纯收入30多万元。三是组织农机“一条龙”作业。青岛、烟台、潍坊等市,由基层农机站或农机作业公司牵头,将农业机械进行组合配置,建立农机“一条龙”作业队,开展小麦机收、麦茬还田、玉米机播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机播等“一条龙”作业,使“三夏”变“两夏”、“三秋”变“两秋”。淄博市今年通过实行玉米机收、秸秆覆盖、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使全市的玉米机收率突破60%、保护性耕作面积比上年翻了一番。

  二、充分发挥了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推广作用。“十五”期间,山东省组织实施了机械化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花生与薯类收获、牧草收获、设施农业、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农产品加工、农用航空等八大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了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这个创新示范工程的首项重点工程,实现玉米机收的突破,山东省农机部门充分利用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遍及乡村各地、联系农民广泛、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优势,通过实行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帮助他们率先购置和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依靠他们发挥流动宣传站、示范点和推广员的作用,使机械作业到哪里就宣传推广到哪里,出现了户带村、点带县、县带市的可喜局面。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近两年全省形成了购买和使用玉米收获机的热潮,农民持币排队购机,玉米收获机械供不应求。目前,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到5873台,比2000年增长了3倍多,其中今年就新增2400多台;完成玉米机收面积410万亩,机收率达11%。淄博市桓台县由于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发挥得好,促进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迅猛发展,今年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675台,玉米机收率达82.5%。

  三、充分发挥了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富民增收作用。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推动了农村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既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农村农机服务业,又促进和稳定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山东省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60万人,比2000年增长13.8%,年均递增16万人。农机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全省“十五”期间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110万人做出了积极贡献。烟台市2004年实施了“双六Ο”工程,用5年的时间,通过建设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农机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60万人、带动农民增收60亿元。枣庄市实施了“农机龙头带农机大户,农机大户联农户”致富带动工程,该市东郭农机站以站办果蔬保鲜公司为龙头,带动当地1.6万多个农户种植果蔬、520多个农机大户参与果蔬的加工、贮藏和运销,拉长了农机服务链条,使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手和农民都得到了实惠。

  四、充分发挥了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协助农机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农机手的有关情况,宣传落实农机化政策,进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管理、跨区作业等工作,架起了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民和农机手联系、沟通的桥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工作中,通过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宣传政策规定、进行需求调查,为制定补贴目录、进行科学操作奠定了基础。在农田作业用油补贴试点工作中,依托农机协会搞好农机普查、试点宣传、机具组织和作业量统计等,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平安农机”建设工作中,发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创建农机安全示范县14个、示范乡164个、示范村1295个、示范户19254个,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