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为什么要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项工作对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下一步如何实施这项工作?记者采访了省委财经办、省扩权办主任肖欣,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肖欣说,这次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实施,要实现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变“快走”为“快跑”,就要清道除障,松绑放权,解决体制和机制性的障碍,赋予县域经济发展以活力、动力和能力,为此省委、省政府作出这样一个重大决策: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肖欣说,县域经济是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宏观和微观的一个联结点,又是我们国家和我省的最基本的行政区划单位,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非常重要。从我省的情况来说,49.7%的经济总量在县域,如果发展不快,经济上不去,“三农”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另外从南方省份的发展经验来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依靠县域经济壮大起来的,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相比之下,我省在这方面发展还很落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为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清除机制性和体制性的障碍,对于吉林省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省来说,县域的主要矛盾是工业化问题。从我省县域的产业结构来看,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较小,这样就使财政收入水平较低。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我省41个县(市)中,去年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只有10个,不足5000万元的还有9个县(市),这意味着县域财政能力较弱,县域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支撑经济发展能力也较弱,因此要破解“三农”问题,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要抓住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域工业突破为核心。
我省这次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力度大、范围广、内容多,涉及面广。我省对全部的41个县(市)下放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使县(市)来行使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根据“能放则放”的原则,我省确定省直部门向县(市)下放和取消、委托管理权限,占省直各部门所有管理权限30%以上;其中放权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行能够减少财政支持方面的中间环节,提高财政运行的效率;使省政府更方便、更有效地加大对县域的财政支持。
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市(州)级政府责任是轻了还是重了?谈到这个问题,肖欣说,扩权后,市(州)政府的责任更加重了,肩负着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导责任、对重大政策措施的落实责任、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协调和解决责任,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等。另外,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各个市(州)才能集中精力发展市(州)本级的经济,因此,县域经济发展与市(州)经济发展要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另外,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市(州)一些部门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涉农涉县机构的精简、人员的分流等,这就要求市(州)政府要转变工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肖欣对记者说,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当前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权限、管理体系的衔接;二是县(市)有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业务能力的提高,如何适应新形势,依法用权、用好权;三是要严肃纪律,杜绝借机增加机构编制、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这次下放的权限,要在7月底以前到位,有关部门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协调、督促和检查,积极主动地帮助县(市)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放权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报记者翟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