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农村考察纪实
"对农民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温家宝总理在湖南农村考察纪实
日期: 2005-08-15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8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安徽、湖南的企业、农村、学校、社区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共商促进中部崛起大计。
“干部多办实事,农村就会大发展”
眼下正是粮食收购季节。粮价如何?农民拿到钱没有?这些问题牵动着温家宝的心。12日下午,他来到湖南省湘潭市中央储备粮库,实地考察粮食收购情况。
粮库里,农民们正在排队售粮。温家宝一下车就问前来售粮的农民谢新辉:“卖了多少粮?粮价多少?”
“6000多斤。七毛一斤。”
“那你这一笔收入就有4200多元,不错嘛。”
温家宝走到坐在拖拉机驾驶室里的唐孟交面前,扶着车门和他聊起来:
“我最关心粮食了。过去看报表是一月一报,现在是10天一报,全国、各省库存多少粮食我心里都有数。你对国家的粮食政策还满意吧。”
“满意。我今天要卖6000多斤。家里还留了一些粮,看价格好后再卖一点。”
温家宝来到粮库的结算处,农民们正在排队领取售粮款。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总理,收购资金准备充足,农民售粮可拿到现钱,温家宝点头表示满意。他问排在第一的李京勇:“今天卖粮可以拿到多少钱?”
“3300元。”
看到工作人员从窗口把一叠钱递给李京勇,温家宝叮嘱他:“你先点点。我也帮你看着。”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李京勇的脸上。在总理的注视下,他点完用汗水换来的票子,笑了。
温家宝接着又驱车来到湘潭县棋盘村,考察了亩产可达到800多公斤的超级水稻生产基地后,又招呼几位村民坐在一起座谈。温家宝问:“大家有什么难事没有?”
“政策相当好,我们有顾虑,担心政策变。”
“我告诉你,好政策不会变,如果变也肯定是越变越好。这几年来,从减免税收到‘两免一补’,从农机具补贴到合作医疗,对农民的政策一直都在朝好的方向变。请大家放心,对农民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
“总理,我还想反映一下,现在乡村的路太窄,农机都进不来。由于科技服务跟不上,生产有时不稳定。”
“你讲到了关键的地方。”温家宝说,“对粮食主产区,政府要加大对道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要通过教育、科研、推广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温家宝对随行的各级领导干部说:“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才相信。我们的干部也要讲实际,实实在在为农民做事,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农民讲实际,干部多办实事,农村就会大发展。”
“靠自己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湖南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13日下午,温家宝专程来到国家杂交稻研究中心,了解杂交稻研究情况,看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试验田里超级水稻长势喜人,饱满的谷穗握在手里沉甸甸的。温家宝走上前去,紧紧握住袁隆平的手:“袁老师,您到我的办公室来看过我,今天我到您的稻田来看您。”
“谢谢总理。我们旁边这块田就是总理支持的超级水稻试验田,晚稻亩产可达700公斤,中稻亩产可达800公斤。”
“我想到你们的研究中心坐坐,听听你们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坚持请袁隆平先上车,并坐在靠窗的座位,一起来到研究中心。
袁隆平介绍了我国的水稻种植情况,他说:“全国水稻面积4.5亿亩,其中杂交水稻2.6亿亩,杂交水稻研究已顺利完成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目前正向亩产900公斤的三期目标冲击。”
“好。”温家宝说。
在仔细听完袁隆平的介绍和对C4水稻、新型杂交粳稻选育工作的建议后,温家宝对研究中心的全体职工说:“袁老师研究发明的超级稻有重大科学价值,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累计增产粮食4000多亿公斤,为中国人养活自己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农业要靠政策,靠投入,归根结底要靠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