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农业生产情况,给人们吃了颗“定心丸”。
专家:国内粮食产量或稳中有增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会上表示,一季度,种植业总产值增长4.8%。受去年秋季严重汛情影响,部分地区冬小麦播期明显拉长,冬小麦播种面积稳中略降、苗情偏弱。今年春季以来,冬小麦主产区气候总体适宜,各地加大力度抓好田间管理,苗情逐步转好。同时,西北地区也积极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小麦总播种面积基本持平。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是有保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粮食总产量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可以实现,粮食产量能稳中有增。
另据全年种植意向调查显示,全国小麦、稻谷意向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大豆意向播种面积增加较多。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但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大豆等进口量较多,部分粮食价格仍较高。如果今年粮食增产有保证,同时结构有所改善,对于更好适应消费者需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波动,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李国祥补充道。
局部防控,不会对春耕造成明显影响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粮仓。近期正值东北春耕备耕的重要时节,但吉林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仍较严峻。
为此,多部门、多地出台多项措施,力保春季粮食生产。如,农业农村部成立农资保供专班,设立热线电话,及时帮助解决农资供应、农民下田、农机上路等堵点卡点问题。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总社等12部门联合建立国家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化肥市场量足价稳。
为确保应种尽种,吉林省还将中央财政地力补贴、农机补贴、种粮补贴122亿元,连同省财政31亿元资金全部下拨,并在乡镇安排2到3家大型育秧场站进行储备生产,保障育秧应急供应。
“前期由于疫情防控,局部地区备耕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后期政府层面出台针对性政策,不利影响大幅度降低,对春耕影响或不明显。”李国祥说。
付凌晖也在发布会上透露,“春耕备耕平稳有序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41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5%,进度同比快0.9个百分点。全国早稻已栽插58.6%,进度同比快5.2个百分点。
“从下阶段情况来看,粮食生产稳定还是有保障的。”付凌晖称,一是各地层层压实生产责任,确保粮食稳产。二是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加大。三是种植效益改善。2021年以来,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粮收入增加,种植意愿增强。
“当然也要看到,种粮成本有所上升,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存在不确定性,仍然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付凌晖指出。
国际粮食危机不会冲击国内粮食安全
由于需求、农资和运输成本高企以及港口运营中断,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一路攀升的国际粮食价格于2022年2月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是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它们提供了全球19%的大麦、14%的小麦和4%的玉米,占全球谷物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鉴于这两个主粮商品出口国的农业活动可能被迫中断,在国际粮食和农资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且波动不定的情况下,或将严重加剧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此前表示。
目前乌克兰局势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4月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乌克兰危机的冲击遍及主粮和植物油市场,导致3月份世界粮食商品价格大幅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世界小麦价格飙升19.7%。另,玉米价格环比增长19.1%,与大麦和高粱价格一起创下历史新高。
国际粮食危机会否冲击国内粮食安全?
“由于我国粮食存在进口,国际粮食价格会传导到国内,因此我国粮食价格整体也在上涨。但不会导致粮食危机。”李国祥表示。
在李国祥看来,我国粮食价格一旦出现明显上涨,政府会加大调控,增加弱势群体补贴等,以缓解价格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也吃得越来越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如是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