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5月,风和日丽。
刚刚经历了疫情大考的黑土之上,农机轰鸣,农民们个个铆足了劲儿。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多产粮、产好粮,既是吉林的责任担当,也是每一个农民增产增收的美好愿望。
春耕进展如何,播种情况怎样?临时用工如何解决?农技支撑、农业补贴等保障能否刺激种粮积极性?近日,记者对吉林春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一问:全省耕种面积、农民播种情况如何?
位于延边州西南角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春风渐暖,一栋栋育苗大棚绿意盎然。
“育苗工作已经结束近20天了,我们把水田里的秸秆处理完,20日左右就要插秧了。”淳哲农场负责人金君告诉记者,近几年,农场利用“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的新模式生产的“吗西达”牌有机大米在全国已经有了名气,每斤价格在10元左右。
“为了满足高端市场需要和带动更多农民致富,今年农场种植的63公顷有机水稻,在选种和用肥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金君说,因为政府开通了绿色通道,农资一点没耽误。
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举!疫情期间,吉林省全力以赴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先后为480家重点农资企业开具保供证明,农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发尽发,换发1520张跨省运输通行证,多举措打通农资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计划达到86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扩大大豆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
二问:农业临时用工解决了吗?
德惠市松花江镇鲍家村,3台免耕播种机穿梭于田间。技术人员站在地头指导,63岁的农民宫淑范却在一旁悠闲地和村民聊天。
自从宫淑范把土地全部托管给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他便成了“甩手掌柜”。
惠泽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青松告诉记者,土地托管服务越来越受农户欢迎,每年春耕合作社都需要雇佣农机手和临时工。幸好政府及时出台农民返乡政策,解决了抢抓农时大量用工难题。目前,合作社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模式,能够很好地保证一次性播种一次性拿全苗。
九台区红光村的育苗大棚里,水稻秧苗又齐又壮。吉林省合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经理安明星告诉记者,水稻育苗初期,九台城区的各个小区实施了提级管控,许多在城里买房居住的农民都处于封闭管理中,大家都担心用工会成为今年最大难题。
“农民返乡政策太及时了,政府还号召我们各村大户包小户、邻里互助、村社帮衬等用多种方式解决临时用工问题。”安明星说。
疫情期间,农民返乡春耕是个大难题。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组、农业农村部农村疫情防控及备春耕指导组的指导下,吉林省先后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截至目前,吉林省共调集转运班车6300多台次,共转送农民30.09万人。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最大限度为农民尽早返乡春耕争取了时间。
三问:农民种粮积极性怎样?
梨树县小宽镇长兴村,四台免耕播种机次弟排开。
“我们开工12天了,完成了200多公顷平地播种,还有近100公顷洼地和岗地估计在15日之前都能播完。”文忱农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文忱告诉记者,玉米价格走高,加上农技支撑和各种补贴让农民种地积极性也随之升高。合作社为了减少土地流转带来的资金压力,创新了与农户“双保全统”的合作模式。即:农户将土地交由合作社实行统种、统肥、统一管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保产量、保收入”协议。这是介于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两种模式之间的一种新模式,减少土地价格高涨后合作社的压力和风险,又打破了土地托管模式下各家各户土地之间的界限,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增加了土地面积,同时保证了农民收入。
梨树县农技总站王贵满介绍,“双保全统”模式是梨树模式的一种延伸,也将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促进梨树模式的推广。
据介绍,吉林省今年继续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着力强化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和30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引领作用,完成2500万亩黑土地保护任务。优化提升“梨树模式”,确保推广面积达到3050万亩以上。
为了提高全省农技水平,吉林省公开发布12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58项主推技术。推进“云上备春耕”等多项科技助春耕行动,线上线下培训19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5万份,完成检修农机具168万台套。省政府还成立了9个备春耕生产综合服务指导组,分区分片进行春耕包保。
同时,为了提振种粮农民生产信心,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79亿元。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前释放政策信号,给农民吃上“定心丸”,充分调动地方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调查,在玉米价格走高和各种补贴的刺激下,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