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讲,“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说的是小满之后,芒种之前,粮食、棉花、豆子等都会迎来丰收,也预示着夏的收获。
眼下,西南地区小麦收获接近尾声,黄淮海主产区小麦逐渐成熟,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去年以来小麦生产闯过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个关口,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小麦丰收在望。
近日,种粮农民再度迎来政策“福利”,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为种粮农民送上“大红包”,也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俄乌冲突造成国际粮食及化肥市场供给压力剧增,国际粮价肥价被推高,引发全球食物通膨隐患,增大对我国国内粮食供给和市场的压力;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打乱了市场节奏,同时,物流受阻导致部分地区肥料、农药供应不足,给春耕备耕带来了一定压力。
在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下,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三夏”生产,确保夏粮丰收到手,意义非凡。
党政同责“逐级落实”。保障粮食安全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关键在于强化落实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保夏粮丰收,就是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主动入位、下沉服务,逐级压实责任。通过成立粮食生产工作专班、建立领导帮包联系机制等,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狠抓麦田管理、跨区机收、夏种夏管等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三夏”生产各项重点任务,凝心聚力夺取粮食丰收。
科技指导“到点到位”。“小麦一返青,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力量都要压到生产一线去。”早在今年2月份,农业农村部就启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保夏粮小麦丰收”行动,旨在督促各地落实落细小麦春季田管措施,确保夏粮首战告捷。当前,华北麦区迎来最后的窗口期,科技支撑与帮扶仍要持续跟上,盯紧关键节点农户的具体科技需求,及时查田补苗,加强肥水调控,做好前瞻性预警和工作预案,确保将各项指导与帮扶措施落到田间地头,让科技为夏粮丰收提亮成色、夯实根基。
防灾防虫“提前预案”。虽然在经历了抗秋汛、促弱苗等关口,小麦丰收形势良好,但越是临近收获,越是不能掉以轻心,更需要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夏季是我国强对流天气、干热风天气的易发、高发季节,去年夏季中原地区的极端暴雨造成了不小面积的小麦减产。根据中央气象台近日发布的《全国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专报》,预计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大部分时段天气条件较好,利于夏收夏种,但对于干热风等极端天气仍不能掉以轻心。当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综合气象讯息,加强极端天气的监测、预警,并提前预案相应防范措施,能最大程度地减小极端天气给小麦丰收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一喷三防”等措施,能有效清除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障碍,实现“虫口夺粮”。
机收工作“抢晴抢时”。夏粮丰收,最终要落脚到“颗粒归仓”。小麦97%以上靠机收,当前,全国疫情仍有多点散发,在统筹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下,需要密切跟踪调度机收作业供需对接情况,统筹调剂机具机械,做好跨区机收的各项物资和技术准备。同时,应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抓住晴好天气和降雨间隙,开展代收代种等服务,做到应收快收,应收尽收,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
丰收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能放松。在夏粮丰收的关键节点,仍需工作抓得再紧些,措施落地再实些,咬紧牙关,全力以赴打赢夏粮丰收保卫战,为不平凡之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以丰收佳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