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农机作业监测与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通过监测农机作业大数据,获知我国小麦主产区已进入大规模收获期,通过创新“北斗+信息员”的远程监测和现场报告机制,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助力小麦跨区机收顺利实施。
去年秋季,我国小麦主产区普降大雨,播种日期被迫推迟,对小麦长势和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各地纷纷出台严格的管控措施,往年踊跃参加跨区作业的麦客们心里打鼓,今年还能出门收麦吗?如何让机手安心出门、顺利跨区、开心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是特殊形势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掌握机手们的关切,在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的指导下,重点实验室与渭南鹏程跨区机收专业服务队结对,通过在线座谈掌握机手担心的问题,并进一步动员近300位机手填写调查问卷,更广泛地征集民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北斗团队牵头人吴才聪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座谈和调研,吴才聪团队发现,在出门作业前,机手们普遍关心从非疫区到非疫区及疫区的政策,担心在作业地被隔离、跨区绿色通道政策不能有效落实、核酸检测不便。在作业过程中,主要担心当地暴发疫情,需要被隔离或被迫撤离。在转场过程中,主要担心途经疫区时行程码挂星影响后续作业。在作业结束后,主要担心无法从疫区回家和回家后需要隔离及支付费用。柴油价格和作业价格则是影响跨区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对政府的期望方面,主要希望地方政府提供地头核酸检测、设立政策咨询与投诉热线和提供麦收供需地图服务。
基于国家北斗精准农业应用项目建设的农机作业大数据平台(接入各类农机41.8万辆),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的指导下,重点实验室持续监测上线收割机的数量、收获时长、收获效率、热点分布,并在农业农村部网站“三夏进行时”专栏进行发布。
在线稻麦收割机数量
收获时长和收获面积中位数
“可以看出,从5月26日开始,在线收割机数量快速增长,截至6月2日12:00,总数达43535台。”吴才聪分析,通过收获时长和收获面积中位数变化也可以看出,从5月25日开始,收获时长和收获面积逐日增加,6月初进入平稳作业期。通过在线收割机分布热点图,可以看出收割机的时空分布,5月下旬的作业热点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和江苏南部,作业重心在河南驻马店。
全国稻麦联合收割机分布热点图
“此外,通过5月31日22:00的热点图,可以看到收割机夜晚也在作业,这表明全国小麦收获进入了夜以继日的白热化抢收状态。”吴才聪介绍。
小麦主产区5月31日22:00稻麦联合收割机分布热点图
重点实验室通过鹏程服务队选聘优秀机手担任跨区信息员,建立微信群,报告跨区阻碍、核酸检测、收获面积、收获价格、柴油价格、降水影响等信息,分享作业、转场和生活的图片与视频。
“发现重要信息时,重点实验室立即向农机化司报告,并将上述信息整理后发行《跨区故事》。二百余位跨区信息员散播在小麦主产区的各个县市,具有良好的覆盖度和代表性。”吴才聪认为这尤其重要。
跨区信息员
跨区信息员在地头开展核酸检测
王抗震是一位跨区信息员。5月29日上午他联系重点实验室,告知邓州市医务人员到地头为他做核酸检测,非常便利。6月1日,王抗震从邓州市裴营乡跨区至长葛市南席镇,下高速后出示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即可入境,并随即在群内分享。王抗震无障碍的跨区,给其他机手吃了定心丸,使得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转场。
高速出口凭48小时核酸报告迅速放行
“重点实验室通过北斗终端监测到长距离跨区后,与机手确认跨区行为,询问是否遇到障碍或需要哪些具体手续。由此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分享氛围。”吴才聪高兴地说。
跨区信息员长距离跨区监测
重点实验室为安装了北斗终端的信息员还建立作业档案,记录其工作时间、作业地点、收获面积和田块数量,制成图片发给机手,并在麦收结束后为其提供完整的电子档案。
跨区信息员作业档案
“通过‘北斗+信息员’的远程监测和现场报告机制,重点实验室既可以开展全国小麦机收动态监测、作业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也可以高效掌握小麦机收一线情况,可以更科学合理地为政府决策、企业运维和机手作业提供技术支撑。”吴才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