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中国 最美画卷(深度观察·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

日期: 2022-09-24  来源:人民日报

 image.png

image.png

图①: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庙街镇瓦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抢收稻子。

张树禄摄(人民视觉)

图②: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响桥村农民在田间收获花生。

许昌亮摄(人民视觉)

图③: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前马营村,村民在采摘花椒。

胡高雷摄(人民视觉)

图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百万亩谷子喜开镰,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

李富摄(人民视觉)

图⑤: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农民正在茶园直播推销当地的茶叶。

李旭春摄(人民视觉)

黑龙江绥化——

机械力量足玉米抢“鲜”收

本报记者 方圆

黑土生金,沃野飘香。在黑龙江绥化青冈县祯祥镇兆林村,一台大型鲜食玉米采收机,正以每天450亩的速度,收割出一棒棒金黄的鲜食玉米。

“这台采收机是合作社去年新添置的,效率是普通收割机的5倍,收割成本节约近40%,果穗破损率降低15%,平均每亩地增收30元。”青冈县景春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德才说。

10年来,尹德才对机械化带来的甜头早已深有体会,“我们合作社成立近10年,一直种植鲜食玉米。最初靠人力采摘,自从引入大型机械设备,过去雨天不能作业的生产难题解决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效益噌噌涨。”目前,合作社共有大型现代农机及配套设备60台(套)。

“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风调雨顺的好天气,保守估计,今年玉米亩产量能突破2600穗,比去年增产300穗。”尹德才底气十足地说,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3.5万亩,比去年增加1.3万亩,预计加工成品7000万穗,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2500万元。

“看看这玉米,株数多、穗挺实,金灿灿的一大片,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兆林村村民张洪波说,尽管已经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空时,他常到自家30亩地跟前转转,“合作社用的品种和肥料都是优质的,还有大型机械设备,玉米长势一年比一年好,收成比过去自己种高出不少。”

“自从加入合作社,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费,还能优先到合作社务工。收入翻了一番不说,家门口就能就业,我和妻子照顾孩子和老人也更方便了。”张洪波说。

为了庆祝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绥化市举办了盛大的鲜食玉米节。在活动现场,玉米育种专家、农业专家、经销商齐聚一堂,开展产销对接、品鉴会、产品展等活动,引来不少观众驻足围观。

伴随着喜庆的锣鼓、欢快的秧歌,欣赏着一张张田野风光和农民风采照片,张洪波感到十分自豪:“土地能丰收,就是咱农民最高兴的事。”

链接

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迅速,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机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湖北潜江——

稻虾一起长增产又增收

本报记者 李晓晴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稻虾一起长,咱的丰收是双份的。”潜江市黑伟家庭农场经营者胡臣伟笑着说。

胡臣伟是当地有名的稻虾共作大户。“105亩稻虾田采用的是繁养分离模式,种一季稻养两季虾。今年农场卖虾收入近60万元。”

潜江市20年前便开始探索稻虾连作模式,通过多年摸索,完成了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近10年,这一模式在田间地头快速推广。目前,潜江市稻虾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

“水稻生长过程中,小龙虾在稻田里爬行既能帮秧苗‘透气’,还能把田里的害虫吃掉。稻谷的秸秆是小龙虾的栖息场所,稻田里野草、水生动物、有机碎屑,都是虾的天然饵料。”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高级工程师陶忠虎说,“稻虾共生对水的条件要求高,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以稻养虾,以虾促稻,形成良性循环。”如今,潜江的稻虾田里,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50%、70%。

双份丰收换来双份增收。“县里专门选育适合在稻虾田里生长的稻米品种,打出了‘虾香稻’‘水乡虾稻’等品牌,亩产能达到1200斤,1斤米的收购价比普通米能高出5到8毛钱。预计10月就能全收完,增收妥妥的。”胡臣伟说,“稻田里长出的虾头小尾大、爪粗壳亮,销路也好得很。”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潜江全市小龙虾加工企业33家,年小龙虾加工能力达35万吨以上。积极发展精深加工,虾头、虾壳等废弃物变废为宝,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今年全产业链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稻虾产业综合产值将超过600亿元。

链接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稻渔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966万亩,比2011年增长119%,其中稻虾增长最为迅速,增加约1800万亩。去年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水产品356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11%,为保障水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估算,仅增加水产品一项,稻渔综合种养每年可为农民增收600多亿元,增收增效作用显著。

四川苍溪——

好资源变成好产业

本报记者 王浩

漫山果树,绿色延绵,圆鼓鼓的猕猴桃缀满枝头。“对咱果农来说,采摘季天天都是丰收节。”这几天,四川省苍溪县尚林园家庭农场负责人丁柏寒格外高兴,“果子还在枝头,就被预订了。”

秦巴山、嘉陵江、紫色土,共同孕育出独特的红心猕猴桃。“我们这儿的猕猴桃,黄肉红心,口感甘甜,可以说是‘独一份’。”丁柏寒语带自豪。

相中老家的特色资源,202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丁柏寒返乡创业。看到猕猴桃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好果卖不上好价,他内心深受触动。丁柏寒说:“我懂市场、有渠道,把好质量关,销路不用愁。”

好果子咋样种?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低效果园。“果树有了‘透明伞’,不怕风吹雨淋。”果园里,一排排塑料遮雨棚沿着山势延伸。丁柏寒说:“猕猴桃娇贵,不能缺水但又怕水多。有了遮雨棚,遇上连雨天,果子不怕淋,树根不怕泡,产量有保障。”

对于山上的果园来说,及时灌溉是关键。“我购置了水肥一体化设施,用水的时候一按开关就行。小水勤灌,浇地变成‘润’地。”丁柏寒介绍,前段伏天高温,喷头飞转,水雾弥漫,果树用上了“加湿器”,水肥一体设备发挥大作用。

绿色种植,让好果子变成好商品。“从剪枝疏花,到防治病虫,全过程按照绿色标准来。”丁柏寒细数,“割草靠人工,施肥用的是枯饼,尽量避免机器碾压,确保紫色土松软透气。这样种出来的果子口感好、有营养。我们的猕猴桃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值可达600多万元。”

如今在苍溪,一个个现代果园,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红心猕猴桃成为我们的特色主导产业,更是致富支柱产业。”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局长辜锡泉说,全县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7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家庭农场581家。猕猴桃产业实现年综合产值6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超22万人。

特色产业如何从大到强?“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化要素不断集聚,县里加强技术指导、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返乡创业。”县长任云介绍,“我们推广标准化种植,让‘一产’优起来,‘二产’强起来,‘三产’旺起来,促进猕猴桃产业融合。”

“接下来还要继续提品质、打品牌,擦亮‘金字招牌’。”丁柏寒信心满满。

链接

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形成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创建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00多个农业产业强镇、360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河北迁西——

小板栗成了“网红果”

本报记者 常钦

秋意渐浓,河北省迁西县汉儿庄镇高低起伏的山坡上,风中飘着板栗香,成片的板栗林郁郁葱葱,一颗颗“笑开花”的栗子挂满枝头,映着栗农的笑脸。

一大早,新安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忠良就来到板栗林间,支好三脚架,对着手机卖力“吆喝”起来:“咱这板栗好吃得很,赶快下单吧……”直播间里点赞不断、订单不断。林子里,乡亲们来往穿梭,采摘、装运、脱壳、发货,有条不紊。

迁西板栗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儿庄镇作为板栗主产区,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约1万吨。“栗树是咱老百姓的宝,这小小的栗子寄托着增收致富的希望。”郭忠良说。

说起板栗的出山路,郭忠良打开话匣子:以前父亲埋头田间种板栗,自己跑代收、批发,给炒货店配送。“那会儿从迁西产地发货,物流跟不上,批发价格低,好东西就是卖不上好价钱。”郭忠良“嗅觉”灵敏,着手成立合作社,把板栗搬上互联网平台,还在昆明、成都、西安等地建起生鲜仓库,产品24小时直达全国各地。

“接通电商产业链后,销得好还得严把质量关。”郭忠良说,生鲜板栗从产地发货时先要挑选一轮,到分省仓库打包时再挑选一轮。线上销售仅3年,郭忠良的网店已小有名气,网店淡季日均600单起。合作社一个月出货量约有400吨,每年有300多万元的净利润。

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近200户。“顾家打工两不误,还能就近学技术,种板栗有奔头!”合作社社员杨建朝说,农忙时,他种栗子卖给合作社,农闲时,就在合作社里加工、筛选板栗,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元。

在汉儿庄镇,农产品电商带火“金字招牌”,“板栗+旅游”也悄然兴起。“我们新落地了板栗树认养模式,认养后可自己经营,也可委托给原户主经营,板栗成熟后免费寄到家,认养客户还能获得周边景区大礼包。”汉儿庄镇党委副书记罗超文说。

“俗话说,涝收栗子旱收枣。今年夏天雨水足,板栗大丰收,价格也不错。”郭忠良说,丰收节到了,网店的订单量看涨,趁着天气好,合作社正抓紧秋收,“下一步要带动更多村民走电商惠民路,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

链接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各地区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通过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产销衔接增收,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截至目前,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零售额2万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2.4%。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