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日期: 2022-11-15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崔建玲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今夏,我国南方出现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北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但全国秋粮依然迎来了丰收。在秋粮生产全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获悉,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全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5%。预计今年水稻机收率超过94%,玉米和大豆机收率都超过80%。

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今年秋收、秋种、秋整地任务,农业农村部以保障各类农机装备供应和精细组织调度农机作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机在“三秋”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努力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关键做到4个字,一是足,二是通,三是保,四是好。

农机装备投入充足

今年9月下旬,全国秋粮大规模收获陆续展开。为保障高质量高效率做好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生产工作,9月20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推进秋粮机收、冬小麦冬油菜机种、秋季农机整地为重点,抢前抓早制定工作方案和防灾减灾预案,借鉴推广今年“三夏”生产经验,提早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足量的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据介绍,今年“三秋”,全国投入农机3000万台,19.3万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活跃在生产一线,开展玉米、水稻、大豆和棉花等作物收获、冬小麦及油菜播种、秸秆还田离田、深松旋耕整地等机械化作业服务,农机装备总量充足有保障。各地精准研判机具供需缺口,做实做细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组织各粮食主产县提前制定工作预案,特别关注缺少机具、缺少劳动力、返乡困难的农户以及“小散偏”地块的作业需求,帮助对接农机服务组织,提前落实谁来作业、何时作业。

在江西省莲花县,20多万亩水稻迎来收获。种植户赵青云告诉记者,以前在山地的水稻,都是靠人工割稻,效率低,费人力。今年,当地成立农机共享中心,他家300亩水稻,和临近村子乡亲们一起农机作业,很快就能收割完毕。

同时,今年秋收期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机技术骨干进村入户,动员指导农机合作社和机手对投入作业的机具进行全面检修、调试和保养。督促农机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提早备足机具和易损配件,积极开展送修送件到田服务,保证有效供应。及时发布机具供需、收种时间、作业进度、气象变化等信息,科学研判“三秋”期间机具本地跨出和引进数量,组织签订作业合同,促进供需平衡。

让农机和机手畅通无阻、不误农时

“你好,我们是外出作业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手,路经侯马找不到回运城的路了……”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农机驾驶操作员程金量在电话中焦急地说道。今年10月20日,程金量驾驶玉米联合收获机从山西省汾阳作业归来,准备回运城继续参加秋收作业,却遇到了困难。当晚,侯马市农机中心在接到农机户的来电后,中心负责人马向东立即带领相关站室人员来到侯马市五岔口交通检疫卡口了解有关情况,经与卡口工作人员协商,完善相关防疫手续后,亲自驾车护送程金量等两名农机户至运城界内。

统筹疫情防控与“三秋”农机化生产,向社会公布“三秋”工作咨询电话,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成为我国农机作业的一大亮点。农业农村部和地方农机化系统开通并向社会公布“三秋”农机保障热线电话4330个,已接听电话2万余次,为农民群众提供购机补贴、跨区通行等政策咨询服务,帮助协调对接应急作业需求,及时解决因疫情管控导致收获困难等问题,确保“三秋”机械化作业高效有序开展。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借鉴今年三夏期间的经验做法,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600多条,坚决打通影响农机化生产的堵点卡点,让作业农机和机手畅通无阻,不误农时。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确保应收尽收

水稻收割期,一旦遇到强降雨,可能会出现水稻倒伏,影响水稻机械化收割,同时如果烘干不及时,还容易造成水稻发霉,对当季水稻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1月1日,晚稻成熟收获期。受台风“尼格”影响,广东东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或大暴雨。为了确保晚稻丰收,当地上演着一场与“大雨”夺粮的竞赛。

“我们8台机器每批集中收割一个种粮大户的晚稻,收割完一户再去下一户。以前分散收割,200亩可能要收三四天,现在集中作业,200亩一到两天就能割完。收割时间提前了,后续烘干压力就会减轻。”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众志生态种养合作社邱文庆告诉记者。

广东省能够在“大雨”中取得粮食丰收,得益于当地出台的《广东省支持2022年晚稻粮食生产12条措施》《广东省农机作业防灾救灾应急工作预案》等措施。

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推进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把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相关工作作为防灾救灾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基础工作和基础力量来抓,构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机制,加强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指导意见》指出,要按照“建在平时、用在战时”的体制机制加快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建设,不断提升农机手应急作业技能水平和农机装备水平,争取一年起步、三年成网,力争五年形成覆盖粮食生产乡镇、作业能力强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村四级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标志着该省农机化应急作业服务进入了组织化、专业化、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已成立了489支应急作业服务队。

今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农机局发布了全区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第二批“白名单”,本批次27家服务队、合作社,主要针对大豆、玉米、小麦、油菜、青贮、马铃薯、葵花、杂粮等作物收获。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包括245家服务队。

今年“三秋”,各地针对作物倒伏、土壤地块过湿等灾害情况,制定了应急作业方案,组织调配和改装适宜抗灾作业的装备,组建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6800多支,确保灾害条件下和疫情管控区有机用、有人干。各地组织为疫情管控地区开展收获、耕整地等机械化作业服务3300多万亩,努力确保进入适收期的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应收尽收,同时做好秋冬种机械化生产工作。

机械化作业质量好、效率高

日前,在黑龙江农垦的红卫农场核心示范区,3600亩水稻迎来收获,今年这里的收割机全部装上了北斗导航,与传统收割相比,作业路径更加精准,收获损失率更小。

据悉,今年我国将有60多万台装有北斗导航的智能化农机投入“三秋”生产,联合收获机械向大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升级换代,给“三秋”高质量高效率生产提供科技硬核支撑。

减损即是增收。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下发了小麦和水稻等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9月,各地组织开展省市县各级粮食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660场、机收减损技能培训3400多场,引领机手规范操作、精细高效作业,尽最大努力减少机收环节粮食损失,实现颗粒归仓。

贵阳市修文县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将自家的3亩地托管给了合作社。“以前,我们自己请人打田,插秧、收割,一亩地至少要花1000元,通过合作社全部实现机械化,500元就够了,节本增效,让我们更愿意种粮食!”由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保持了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无须土地流转,节省了流转开支,让农民愿意种粮,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秋收之后,秋种更要抓紧。收完水稻之后,南方各地抓紧农时种植油菜,如今,我国研发的油菜毯壮苗移栽机管了大用,让农户在获得水稻丰收的同时,能够及时机械化、规模化移栽油菜,促进水稻、油菜双丰收、双效益。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