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土特产”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代表委员热议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日期: 2023-03-10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李娜 王超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如何做好吉林“土特产”文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两会期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纷纷献出“金点子”,汇成“锦囊集”。
  深挖“土” 做精“特” 破解农民致富难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回望2022年,我省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长春市双阳区坚持以省级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不断发展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优势日益凸显,先后被评为中国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区;
  四平市伊通县积极构建新型产业链,围绕中药材、大榛子、樱桃、蓝莓、苹果梨等特色种植产业优势,做强做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已有13个镇村被认定为省级以上种植类“一村一品”示范镇村;
  延边州汪清县聚焦黑木耳,坚持抓标准、建基地、树品牌、强带动、延链条,2022年黑木耳种植量突破6.5亿袋,总产量达3.5万吨。现在,小小的黑木耳已发展成为延边州各县市“多镇一品”“数村一业”的富民产业;
  ……
  一头连着脱贫增收、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乡村特色产业的潜力不断被挖掘,既促进了乡村振兴,更为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注入新的动能。
  “一粒小小的玉米,经过精深加工,就可以生产出淀粉、蛋白粉、玉米胚芽粕、玉米原油等多种产品。”朱亚波代表来自“天下第一粮仓”榆树,她认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让老百姓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收获,“作为农业大省、产粮大省,我省要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深耕花卉种植行业18载,朱亚波代表对“特”字有着深刻的感受。她建议,各地要深挖本土名、优、特等有地域代表性的农产品,推动形成县域产业“一乡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减少乡村产业同质化竞争。
  通物流 强保障 “吉农优品”飞入百姓家
  长白山人参、汪清黑木耳、吉林大米……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产。我省黑土肥沃,物产丰富,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绿色安全。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吉字号”农产品搭乘互联网快车,及时对接全国市场,开辟了促农增收的新路径。
  “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好’。”玉明姬代表兴奋地说。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依托政府、平台及其他社会力量,运用产业、人才、科技三要素,发展电商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市场、精技术、善经营的优秀人才去引领示范,发挥作用。”玉明姬代表认为,“要通过税收、奖补等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社会力量向乡村下沉渠道资源,深度融入县域经济发展,在产业提升、人才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展系列帮扶,激发农村电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让吉优农品顺利走出‘深闺’,‘飞’上百姓餐桌,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确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长期性、基础性地位。迟日大委员表示,要不断提升涉农领域普法水平,以鲜活的案例释法明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懂法守法,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盘活“土特产”,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幅幅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白山松水间徐徐铺展开来。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