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三十三个全国土地日。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黑土地核心区,有“黑土地之乡”的美誉,全省黑土区耕地面积981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7.8%,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我省不断提高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全力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深入实施。
在公主岭市朝阳坡镇曹家屯村的大田里,为了摸清黑土地的“家底儿”,了解不同地块的土壤变化情况,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的科研人员一边采集土样,一边使用无人机对地块进行扫描。
任春颖告诉记者,通过地面采样可以获得点上的土壤肥力、植被长势等数据,通过无人机传感器扫描可以获取地块的光谱和地形等信息,同时为了给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忙碌的还不止是他们,天上的卫星遥感同样在县域或省域尺度上获取观测数据,通过这种天-空-地立体的监测网络,再结合实验室分析与智能算法,实现土壤肥力与墒情、作物长势与灾害等信息的高精度遥感反演,最终服务于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土地,吉林省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累计启动100多项课题,集中攻关黑土地保护核心技术,稳步推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东北黑土地保护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208个,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点 1.09 万个,基本实现耕地全覆盖。
吉林省还在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上下功夫,今年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超过3300万亩,推进3个万亩级核心示范基地、30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建设,分类示范推广黑土地保护治理技术和模式,着力提升科技成果示范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