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共吉林省委新闻发布会在长春举行。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曹路宝介绍了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解读《决定》内容。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与省工信厅、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11月28日,中共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在长春召开。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决定》。《决定》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论,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基础上,明确了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目标方向、实践要求、工作安排。第二部分是分论,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优化政治生态和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对吉林全面振兴各项工作作出部署。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吉林全面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新华社记者问道: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吉林省全力推进“千亿斤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将采取哪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达成目标?
李德明厅长强调,省委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并把现代化大农业作为“四大集群”培育之首,凸显了省委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的使命担当。省农业农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五化”闭环工作法,高质量推进“千亿斤优质粮食”生产工程建设,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尽快迈上千亿斤新台阶。
一是建良田。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充分发挥3个万亩级核心和30个千亩级辐射示范基地作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明年建设1000万亩以上,2027年在全国第一个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展现吉林新担当。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力争明年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650万亩。
二是用良种。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2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和2个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作用,挖掘创制更多更优的育种基因。加快推动3个种业研发中心、16个制种基地建设。支持科研院校、种业企业与国家玉米、水稻、大豆等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培育更多突破性新品种。
三是推技术。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在吉林西部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重大增产技术,力争到2027年增产粮食100亿斤。集成推广高产耐密品种、“一喷多促”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示范基地和“数字村”,尽快建成全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探索扩大农业领域数智化应用场景,提高数字农业应用水平,推动粮食生产赋能增智、节本增效。
四是优农机。加快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项目,推动高端智能机具边研制、边熟化、边推广应用。健全完善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支持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储备一批抗灾救灾农机具。启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力争明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5%。
五是强主体。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省市县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三级联创,支持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各类服务组织组建联合体,不断壮大各类主体,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达到90%左右。
港商报问道:全会提出,构建多元发展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做好农业大产业这篇文章?
李德明厅长 指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资源禀赋独特,参菌鹿蛙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基础、有潜力。吉林将把全面发展“四季农业”,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土特产’这三个字琢磨透”的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委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深入挖掘树上摘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等资源优势,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大农业、大产业发展之路。
一是突出抓好畜牧产业。重点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尽快打造千亿级行业“领军”企业。推动生猪、牛羊、禽蛋、梅花鹿、乳品等五大现代畜牧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力争明年全省猪、牛、羊、禽饲养量同比分别增长3.1%、14.3%、2.7%和4.5%,肉、蛋、奶总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和3%。
二是突出抓好果蔬产业。着力打造“九区五线一中心”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依托9个地市级城市周边建设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围绕哈大线等5条重要交通干线建设棚膜经济产业带,以长春市为轴心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蔬菜产销集散中心,稳步提升冬春季蔬菜自给率,实现夏秋季北菜南运。力争明年新建各类棚室2万亩,“菜篮子”应急保障基地突破200家。因地制宜抓好东部蓝莓、山葡萄,中部黄桃、大樱桃,西部西瓜、黄菇娘等水果产业发展,不断丰富百姓的“果盘子”。
三是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围绕长白山,重点在通化、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打造特色产业带,推动食用菌、中药材、长白山山珍等优势特色产业扩面、增品、提标。大力推进“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全球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地、全国菌种繁育“硅谷”,带动全省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园区化,力争“十四五”末参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黑木耳突破230亿元。
四是突出抓好生态渔业。聚焦打造千万亩北方稻蟹生产基地,重点在水稻集中种植区域、盐碱地改造整理出的新水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力争明年推广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加快智慧渔场建设,推进池塘精养和湖库大水面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扩大东部名优冷水鱼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冬捕休闲渔业,力争明年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5.8万吨,同比增长2%。
五是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研究制定支持政策,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县乡村下沉,向农业大县集中,积极引进头部企业,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力争明年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2个,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户。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促进农产品由生到熟、由初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扩规模、提速度、增效益,全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 (摄影:张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