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材收获机械化技术交流研讨会在甘肃陇西举办

日期: 2024-10-18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经作机械处

 

开幕式

正值西北地区根茎类中药材采挖收获时节,10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办了以“中药材以收定种机械化补短板”为主题的全国中药材收获机械化技术交流研讨会。

我国实现人工种植的191种临床常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337万亩,产量达到531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广,种类繁多,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草本类等不同类型的中药材栽培方式差异大,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难度大,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成本居高不下。据初步估算,我国中药材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约43%,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比较低,分别只有24%和29%。提高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水平,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中药材产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国中药材主产省份针对道地药材生产特点和应用机具装备情况,陆续总结提炼发布了中药材典型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抓点示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药材机械化发展。

中药材种收机具演示

中药材移栽机作业演示

升运链式中药材收获机作业演示

叉齿式中药材收获机作业演示

会议当天,在陇西县中药材种植基地,10余家农机企业的30多台套机具进行了半夏、贝母、麦冬、黄芪、党参、当归等根茎类中药材生产耕整地、种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演示展示,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全国中药材种植大省和重点区县农机技术人员,农业农村部中药材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成员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负责人,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甘肃省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丘陵专项相关课题单位技术人员,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以及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和中药材种植大户代表等约100人,聚焦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短板和瓶颈,现场观摩、交流研讨,分析提出中药材机械化发展思路与措施,推动课题样机熟化与产业化应用。会议同步通过甘肃农大直播平台进行了线上直播。

农业农村部中药材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开展调研

丘陵专项中药材课题首席专家南京农机研究所张文毅研究员现场指导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主任中国农大郑志安教授现场指导

部中药材机械化专家南京农机所刘燕研究员现场指导

部中药材机械化专家组秘书长甘肃农机站张陆海研究员做室内交流报告

部中药材机械化专家中国农大郑志安教授做室内交流报告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提出,全国各地农机鉴定推广机构、科研院校、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等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产学研推深度融合,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协同发展。按照区域品种单一化、种植面积规模化、栽培管理适机化的理念,在中药材育苗、栽培、产后加工等主要环节上推进农机农艺、设施农田和良种良法协同发展,耕种管收一体化推进,根茎类中药材、山地林下和花叶果实类中药材机械化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产学研推用一体化融合。针对中药材种植规模小、机具要求差异性大,通过培育打造一批区域特色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应用场景,加快中药材机械化深耕深翻、精量播种、全自动移栽、机械化收获等关键环节装备边研发、边熟化、边推广,实现产研推用一体化融合,补齐短板;

三是新质生产力引领机械化发展。按照“以收定种、机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的思路,推进中药材生产耕种精细化、水肥药一体化、生产标准化。推动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带动机械化创新发展,逐步实现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生产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我国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机械化装备支撑。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