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安市东胜乡热闹非凡,3000个牛奶麒麟西瓜、500斤嘎啦果、5000只鹅、50只鸡、1000斤豆角等农产品早早被预订,一笔笔“定制”订单让农户们喜笑颜开。“以前种地、养殖心里总是没底,多了怕卖不出去,现在好了,有了订单,咱就放心大胆地干!”农户李大叔笑着说,言语间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
订单大豆收割。资料片
“定制农业模式有效破解了村集体产业盲目种植、产品销路不畅等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东胜乡党委书记王磊介绍,“通过签订订单种植和养殖协议,农户的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农产品的生产潜能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释放。”
在发展定制农业的过程中,东胜乡不仅注重庭院经济的“点对点”对接,还积极将这种模式由点扩面,大力促进农企对接、农超对接以及电商对接,探索出规模筑基、品牌创建、创新探路“三步走”路径,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绿色通道”,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2024年,北安市定制农业总销售产值达5.4亿元。
北安市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市场机遇,积极探索发展定制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和营销方式的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北安市以“我在龙江有亩田”省级定制农业品牌为引领,坚持绿色农业发展导向,将定制农业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明确了今年定制农业产值在去年5.4亿元基础上增长20%的发展目标,为定制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托管定制、认领定制、会员定制、众筹定制……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北安市创新推出多种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定制模式。北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路涵说:“拿‘互联网+’定制模式来说,消费者依据个人需求和喜好在互联网上进行订单采购,供货方提供定制农产品统一物流配送服务,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精准化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来自北安的优质农产品。”
托管定制模式下,生产经营主体以消费者租赁耕地、棚室或牧场、渔场的方式提供生产托管服务。消费者只需委托承租主体按照个性化需求生产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就能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将田园生活装进了手机。认领定制模式则以“一亩田”“小菜园”“一头牛”“一头猪”“一塘鱼”等有趣的方式,吸引着高端消费群体认领购买。会员定制模式如同一个专属的品质生活俱乐部,生产经营主体采取农牧渔场(农庄)会员制形式,划分小规模生产单元面向高端消费群体预售。农产品按照统一标准生产,还提供加工包装配送服务。众筹定制模式借助社群团购的力量,通过建立标准化农产品基地,按照消费者需求确定种养品种、质量标准,销售定制产品。
北安市副市长兰孝英在谈及定制农业品类布局时表示:“北安市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力打造特色定制农业版图。在畜牧定制方面,发展肉牛、生猪等规模化养殖,以‘按需定制’模式与农产品加工企业衔接,开展高端定制。渔业定制则在冷水鱼优势产区布局,开展‘一塘鱼’定制活动,还延伸开展垂钓、冬捕等休闲渔业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种植业定制方面,“我在北安有亩田”定制重点在主星乡、海星镇等区域布局,客户自由选择认养稻田,全程委托专业合作社种植管理。玉米定制在城郊乡等地打造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与企业紧密合作确保供应稳定。大豆定制精选优质品种与需求企业合作,进行单一品种种植,提升附加值。果蔬定制在多个乡镇布局,与大型果蔬企业衔接,开展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还推出“小菜园”定制活动,配套观光采摘等增值服务。此外,还在部分区域开展中草药、甜菜等特种作物种植,与精深加工企业合作开展原料定制。
为确保定制农业顺利推进,北安市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定制农业领导小组,加大财政、金融、人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生产端,北安市结合品牌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农业布局,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产业优势,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定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推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逐步建立定制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依托“黑土优品”“极境寒养”“北甄优品”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线下定制认购平台。鼓励企业建设线上线下认购渠道,入驻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认购。
此外,北安市还实施了定制农业品牌营销行动,培育优品推荐官,组织宣传推介活动,对接高端消费人群。在延伸增值服务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加工、包装、仓储、物流等配套服务,并优化包装设计,推动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卖情怀”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