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来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一路走来,还是比较艰辛。推动了也有几个个年头了,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的专家、老师们的带领指导下,涌现出了一批实干的合作社和一些“土专家”,给保护性耕作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目前,还有大部分农户还是保持着传统的种植方式,对于免耕种植这种方式还是有些抵触,不敢于尝试;只是听别人怎么说,说好的有,不好的也有,心有疑惑也算正常。如果这方面补贴政策再给力点,也许会有更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惜对于免耕的相关配套技术,比如苗期深松、秸秆归行、条耕等的推广促进作用并不大,尤其是我们作为第一线推广者很难推广下去,毕竟农户不想增加作业成本,他们也无法理解这里边更深层次的含义。 假如我们免费去做这个事,那我们也无法承担这个成本。说到秸秆覆盖,先不说农户,绝大多数农机手都认为无法耕种,因为他们确实没见过,更谈不上实际操作了,期间的各种问题更不用说了。这恰恰也反映出咱们的培训不到位,不少的培训走还有达到实效。 眼下,经营土地依然分散,生产成本上升势头居高不下,种植权、产量、玉米价格等未来的不可预期的多种不稳定因素,给我们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秸秆还田比较好的方式,我还是认为是覆盖,属于保护性耕作范畴,真正的黑土地保护。秸秆地表覆盖,少动土,起到了保墒作用,能够减少水蚀风蚀。那么秸秆覆盖量怎么确定呢?不同的墒情地势条件应该保留多少呢?秸秆覆盖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条件,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没有一种方式能够包打天下,一招鲜吃遍天,沙土、黑土、岗地、洼地、干地、湿地、大垄、小垄等都是影响秸秆覆盖量的因素。 然而,不管怎样,无论还有多大难度,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这条路,我们还是要勇毅前行,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这是一份责任,一份属于我们这一代新型农业人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当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