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涝情农民摆问题 保护性耕作专家分析出招

日期: 2022-07-06  来源: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  作者:李社潮

    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于7月3晚,召开东北三省黑土地联盟基地保护性耕作玉米长势与问题紧急分析指导线上会议,针对当前部分地方遭受严重的涝灾,如何迅速应对,怎样有针对地做好保护性耕作地块后期的后期田间管理工作,来自东北三省的十几位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推广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同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吉林省气象学会、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土壤、栽培、气象、农化、植保、农艺和农机等十几专家,交流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要坚定信心,进一步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招,尤其要加强后期田间管理,努力争取好的收成,并对持续搞好农田建设提出建议。

  近期东北黑土地玉米保护性耕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常规种植模式一样,频繁超量降雨、土壤含水量超饱合、个别地块水淹渍涝、前期施肥流失较重、病虫害有多发的倾向,玉米长势缓慢、参差不齐,保护性耕作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正处在一个影响关系着后期玉米长势和收成的关键节骨眼。

  从玉米普遍长势和受灾影响程度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仍然显现出抗灾优势。今年东北地区先后遭遇持续低温、土壤湿度大、春季大风天多、持续超倍降雨、局面地方前期干旱等多发、多种不利甚至成灾性极端天气的影响,玉米保护性耕作同常规种植方式,同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不利条件,困难之大,超出预想。然而,保护性耕作依然从抗旱、抗涝、地块雨水渗透和蓄水能力等方面凸显优势,抗灾持续能力强。

  根据与会基地农民们摆出的当前玉米生产困难和问题,专家们以问题为导向,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建议、讲重点、唠关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强排水、保作物的具体措施,刻不容缓。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建议,对部分受淹的中高田玉米无法引流强排,可采取田间开挖渗水渠沟的方法,引水下渗,能保一块是一块。吉林省农科院李钢研究员强调,基地合作社是抗灾主力军,应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精准,继续抓紧采取补救措施。地里有的矮小植株已经出现叶片发黄,根部坏死的情况,目前能做的就是抓紧继续先排水,下一步打施叶面肥,可以配合一些调节剂使用,增加玉米抗性,潮湿情况下注意预防病虫害。部分严重地区建议改种短季作物,可以种一些作物饲料,尽可能减少局部损失。

  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提出,必须加强后期玉米等田间管理,对玉米苗小的地块,为加快植株生长,仍然需要进行追肥。雨水浸泡后地里的氮肥和钾肥基本流失了。施用叶面肥是必要的,但终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建议排水之后立即追肥,同时又要避免7—8月强降雨和台风天气出现的倒伏情况。吉林农大陈日瞾教授指出,今年玉米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病害比较严重,由于低温影响,部分地区玉米苗长势弱,导致抗病虫害能力差,粘虫、玉米螟导致的虫害可能比往年要严重。病虫草害和土地灾情成正相关关系。在淹灾后,玉米病虫害有加重可能,必须要早查田、早发现、早预防。

  中国农业大学米国华教授指出,由于涝灾导致土壤中缺乏氧气,玉米通过根系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受有针对性及时加施微量元素。中国农业大学任图生教授建议,针对有的地方强排抽水机械设备不足的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能予机械排灌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支摄影。吉林省气象学会高枞亭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杨晓光教授提醒,要注意7、8月天气走势的变化,注意防止局部持续降水和中西部有阶段性高温少雨时段,可能出现干旱。

  中国农业大学周虎教授、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中心苗全研究员等专家,就在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特别是要重视黑土地的排涝能力规划和建设,在农机耕作措施科学规范深松作业,提高耕地蓄水和渗透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吉林省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王贵满研究员,常务副秘书长李社潮研究员,分别就下步各个基地切实做好应对灾情、搞好玉米田间管理,切实发挥好联盟和专家的作用,提出要求,做出安排,要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交多份建议报告。强调要坚定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自信,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努力争取玉米、大豆能够有好的收成,继续加力。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