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米做致富大文章

用玉米做致富大文章

日期: 2005-01-05  来源:八道江区农机局

“农机四强”建设典型:


八道江区大镜沟乡珠宝沟村王德文


  现年45岁的王德文,在白山市八道江区大镜沟乡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用老百姓的话讲,他是一个大能人。他硬是靠玉米做出了一篇大文章。他现在已是固定资产约二十多万元的加工厂的厂主,生产的粗粮产品销往全市各大粮油店,走出了一条粗粮加工的致富路。
  说起他干这一行还有一段故事。王德文所在的珠宝沟村原有2个加工厂,有老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为了赚钱,两家都想把对方挤垮,所以就压低加工费来争取用户。久而久之打了个两败俱伤,谁的加工厂也办不成了。这可苦了乡亲们,为了吃点粮,必须赶两个多小时的路到别的地方加工。94年在外做装修活的王德文回到家中,看以这种现象,就萌生了办一个加工厂的念头,一来可以让妻子在家有个营生干,挣点活钱,二来可以方便乡亲。于是他便四处筹钱买来了脱皮机、玉米脱粒机、磨面机干了起来。
  开业之初,加工厂只是承办本村农户的玉米加工,凭加工质量好,价格便宜,服务周到,吸引了四方的农户。那时加工厂门前各种畜力车、农用车排成队,每天的玉米加工量在2000——3000斤左右,可收入100——200元。靠着加工厂,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王德文也回到家中,全家都投入到加工厂的生意上。
  几年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手头富裕起来的王德文把眼光投向了市场。那几年,农村吃细粮仍不容易,而城里人想吃点粗粮也不方便。看到了这点,王德文准备放开手脚,增加投入,好好利用农民手中的玉米做个大文章。98年,王德文购进了一整套的玉米加工机械,为了方便运输,同时又购进一辆农用车,开始从农民手中收购玉米,加工成半成品的粗粮新产品销往市里,再从市里购回大米、白面卖到农户手中。这样不仅将农户手中的存粮换成了现钱,又为城里人吃粗粮带来了方便。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加工量日益增大,相应的人手、厂房明显不够用,于是他又用流动资金雇用了两名工人,扩建了厂房,并且新建了猪舍,用加工余料发展饲养业。这样,一个拥有厂房100多平方米,运输车辆二台,各类加工机械6部,余料养猪年存栏20头的加工厂便建起来了。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但王德文又算起了经济帐。货车运输费用太高,他将货车卖掉后买回了农用三轮车;电量损耗大,他花钱购回并安上了变压器,机器年久了,他买回新机械,并配制了一整套的提料机、输送机、烘干机和一套榨油机。为了做出个大名堂,他又投资2万余元增建厂房、猪舍。并又添加了6名工人。现在他的加工厂已有大小机械化16台/部,厂房200多平方米,工人8名,并有存栏达40头的养猪舍。固定资产20多万元。现在他的加工厂已是小有名气,每天成品产量在2吨左右,纯利润为400—500元。
  说起粗粮产品的销路他说:现如今人们吃细粮有点厌了,想时不时的吃点粗粮换换口味。办粗粮加工厂,正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而且市内煎饼加工点、碴条加工点等粗粮细作生意都不错。所以产品销路一直看好。这都是他一步步靠质量、信誉走出来的。王德文的加工厂现有粗粮产品:大小碴子、玉米面、饲料、豆油等,主要销往市里各大粮店、加工点及市民家中,有时也供给市酿造厂。如此规模的加工厂,在全市只有几家。
  我们不难看出,王德文实现了他用玉米做文章,走粗粮加工致富的心愿。我们更希冀着他的粮食加工之路越走越宽。2004.12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