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日期: 2008-10-30  来源: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董洁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强调,作为农机人,应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让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宗锦耀在峰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专题演讲。他说,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机械化要立足国情、把握基本方向、抓住关键环节、主攻重点领域,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作为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这样的国情决定,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支持为保障,解决好农机“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问题,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坚定走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 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实践探索出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可以兼容不同的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体制、生产力水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

  在谈到如何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时,宗锦耀指出,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发展农机化,一要适应农产品供求形势新变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发展多功能、经济型的田间作业机械,稳步发展设施种植、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方面的装备,加快农机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好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农产品品质提高、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为保障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二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深刻变化,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推进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要适应农村体制机制新变化,大力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体制机制,构建发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要适应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新期待,实施好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出台更多扶持农机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机耕道、农机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监理、维修、培训体系,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五要适应城乡关系新变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增加投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机工业和流通业,繁荣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形势赋予我们新使命,亿万农民寄予我们新期待。据有关部门表示,2009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大幅度增加,补贴机具的种类和涉及范围将明显扩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跨越,开辟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广阔道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愿望。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