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转变方式 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抓住机遇 转变方式 推进农机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日期: 2010-11-12  来源:( 提交人: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 张乐乐  责任编辑: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 
2010年全国省级农机推广站长会上的讲话


丁翔文

20101019


 今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较多的一年,从春季的低温、干旱,到夏季的洪涝灾害,还有地震、泥石流等等,我国农业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这一年中,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工作不仅在农业生产的抗旱、抗低温抢种、三夏的抢收抢种、三秋的秋收秋种等一系列生产中发挥了机械化威力和生力军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农业生产形势的基本稳定,而且在抗洪排涝抢险等抗灾救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凸显了机械化快速、高效、有力的保障作用和农机化队伍敢打硬仗的作风。


 今年7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我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意见》精神,总结经验,转变发展方式,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和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科学谋划十二五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学好《意见》 领会实质 抓住机遇


 这次国务院《意见》中,不仅对包括农机推广工作在内的农机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目标,而且也给足了支持的政策空间。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中央的精神,把握好这个机遇,用好政策,做好工作,实现农机推广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国务院《意见》是引导我们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纲领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表明了国务院对农业机械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向全社会表明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迫切希望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享受科技进步和机械化技术的成果,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农业机械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国务院《意见》着眼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局,不仅为今后五年和十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确定了指导思想,拟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基本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划,提出了重点任务,而且,统筹提出了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含金量很高,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最全面、最有分量的文件,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对全国的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认真学习和贯彻好国务院的《意见》精神,对于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意见》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方面,明确提出不仅要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倾斜,同时提出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这项扶持政策将非常有利于这些重大技术在适宜地区的推广普及,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也有助于引导建立推广工作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工作责任制,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对于提升各级政府对农机化的认识度、关注度和支持度,改善农机行业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提振农机行业的精神具有巨大作用。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要努力学好《意见》,领会精神,把握机遇,把中央精神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去。


 (二)国务院《意见》是指导农机推广工作正确推进的方向标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农机推广作为农机化事业的排头兵和开路先锋,其主要任务,就是推广普及和有效利用已有的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技术,来改善农业机械化结构和布局,从而提高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化水平。


 国务院《意见》提出的6条主要任务中,有1条专门谈及农机推广工作,有4条与推广工作相关。《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能力。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广泛应用” 。在这里,国务院《意见》对我们农机推广工作从体系建设到机制创新,从工作目标到推广重点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对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方向性、目标性指导作用,也是我们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在国务院《意见》第4、5、6、7条中,先后提出了我国主要农作物主产区的分区域推广重点和发展目标,建立农机农艺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定期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等重要意见。要求我们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一线对象要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推进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多元化的发展;加强农机推广队伍人员的自身培训,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这些意见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整体协调推进提供了依据,为分类指导奠定了基础;为农机农艺各部门间建立合作机制,发挥优势互补,解决长期困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艺结合问题,使农机农艺的结合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最佳效益模式指明了方向。


 同时,国务院《意见》在政策支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中,提出 “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与规划内的项目同步实施。抓紧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落实年度建设投资。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推广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 。 这正是推广系统面临的困难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和指导意见对我国农机推广体系的整体健康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遇难求,时不我待。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认真学习好《意见》,领会精神实质,抓住机遇,用足政策,争取将国家对农机推广体系的支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革创新 转变方式 提升能力


 有了好的政策和机遇,就是有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关键是我们如何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和条件,乘势而上,这就关系到如何不断创新我们的推广机制和推广方法,转变农机化技术发展方式,提升我们的推广服务能力。


 (一)结合项目工程,加强体系建设


 这次国务院《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体系建设包括机构、机制、队伍和人才。近年来,部总站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以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目标,提出了加强省级站,完善县级站,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级农机推广中心站或区域站的体系建设思路。从近两年发展情况看,省市两级推广机构改革建设和发展情况相对较好,应关注的重点还是县乡两级基层推广机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农民需求反馈不上来,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缺乏工作依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在贯彻国务院《意见》中,要结合已经启动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与《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和正在抓紧修改完善争取尽快启动的《农机化推进工程》的实施,认真抓好相关项目县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装备建设,同时,各级推广机构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工作条件,增强推广能力,打牢县级推广机构这个推广体系的前沿主阵地基础,这是我们“十二五”期间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三个工程规划中对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装备支持和工作条件改善力度较大,体现了国家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当前,县级以上农机推广机构的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稳定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中,据统计,18.5%由县农机主管部门管理,63.2%由乡镇政府管理,18.3%实行县乡双重管理。县及县以下农机推广机构中,72.7%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7.1%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10.2%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从办公条件看,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农机推广机构的网络与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和宣传设备等装备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工作需求,但普遍缺乏试验示范基地,用于加强推广技术手段的试验仪器设备也很少,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县级农机化推广体系基本完善,但基础设施差,经费严重短缺,服务能力受限。乡级站多数由于管理体制不顺、人员少、缺少办公经费、维修和交通工具等必要条件,服务功能实际上在弱化据今年年初的调查统计,县级农机推广机构中,约50%以上缺少试验示范样机、宣传培训设备和交通工具,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条件更差,全国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中(不含综合站)约43%的站基本没有工作经费保障,40.2%没有固定的办公用房,41.2%没有专用电话,72.7%没有电脑,71.3%没有交通工具,77.6%没有培训教室,91%没有试验检测设备,96.3%没有试验示范基地。农机推广工作缺乏必需的仪器设备、培训场所、示范样机和示范基地。希望通过3个工程和规划的建设实施,能够分批分期地解决和改善县级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和仪器装备问题。在解决硬件问题的同时,也要抓好软件建设,即我们推广队伍的人才培训问题,只有软硬件都上去了,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提升推广能力的目的。


  乡镇一级重点是要在明确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对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进行合理设置。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需要,可以按经济区域设立区域站,也可以在一些乡镇设立专业站或综合站,或由县级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机推广人员。乡镇站应实行县办县管、三权在县、工作在乡的办法,使其既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机构作用的体现,也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发挥系统优势。粮食主产区及农机化综合水平中等以上的县域,可以独立站设置为主;非粮食主产区及农机化综合水平中等以下的农业县域,可选择独立站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非农业县域和边远地区,可采取综合站设置或县级派出制。目前,主要有独立站、区域站和综合站三种形式。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国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中,32.5%为独立专业站,3.5%为区域站或县农机局派出人员,64%为综合站。全国25707个乡镇农机推广站中,独立设置的8365个,区域站905个,综合站16437个。目前,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已过大半,近2/3为综合站,据调研,许多综合站农机推广人员只有1人,仅限于应付统计、咨询之类的工作,无暇顾及技术推广、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指导等工作,推广服务能力处于被弱化状态。因此,各地在选择本地的主导形式过程中,要遵循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能有效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农机推广机构。在工作原则上,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化和完善,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的管理指导职责,与各地乡镇机构改革相衔接;在工作目标上,要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或区域性农机推广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乡镇一级的农机区域站和独立站要尽快配备齐办公场所、电脑等办公条件和下乡的交通工具等基本装备,应装备“三电合一”等快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已基本具备条件的综合站应尽快配齐业务能力强的农机员,每站不少于2人,以保证能开展基本的推广工作。


(二)加快机制创新,增强推广活力


  国务院《意见》中要求农机推广体系要创新推广机制。农机推广体系如何进一步创新机制,增加活力,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认清形势


 首先,是农村体制环境的新变化。一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带来的基层政府组织职能和结构的重组,其基本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这一改革对包括农机推广在内的整个农技推广体系的影响非常深远。使我们面临职能转变、阵地收缩、总量削减局面。另外,农机企业和民间服务组织逐步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准确定位农机推广机构的功能,在多元化的服务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二是农民自主经营地位得到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确立,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享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这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推广工作的动力机制,即由政府推动转变为农民需求拉动,农机推广需要探索有效的新方式。


  其次,是农民科技需求的多样性。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农业生产由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追求效益最大化;农业的经营形式由单纯的原料生产逐步转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反映为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延伸,因而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不仅需要增产技术,还需要提高品质、安全环保的技术;不仅需要生产技术,还需要加工储藏技术,需要市场信息以及产品营销服务。推广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推广技术的目的要逐步由促进农产品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服务形式要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服务内容要由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和产后服务延伸,服务领域要从种植业向农牧副渔大农业范围扩展。


  第三,是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的多元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市场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主多元化市场主体逐步形成。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农机推广。一方面充实了农机推广力量,丰富了农机推广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机推广力量的不足和工作的缺位,另一方面对我们的农机推广机构形成了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尊重市场经济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把该做的公益性工作做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方法,拓展领域。


 总之,改革的深化对我们农机推广体系要求是:公益性职能定位要更准,推广的领域要更广,推广的方式要更新,推广的机制要更活。只有通过改革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些要求,农机推广体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下更好的发挥作用,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2、细化职能


 作为国家设在基层的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是农机推广机构立足的根本。国务院【2006】30号文件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的原则界较为概括和原则,有必要根据农机推广的特点进行细化。在农业部推进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就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十项主要职能:(1)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化政策法规;(2)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和推广;(3)开展农机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和组织安全教育;(4)负责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组织年度审验;(5)负责农业机械管理,组织年度检验;(6)负责农机使用技能培训与生产技术指导;(7)负责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作业质量监督;(8)负责抗灾救灾机具组织与调度;(9)负责农机公共信息的提供及服务;(10)负责农业机械化情况统计上报工作。


  我们各级分工应该是,部级以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为主,组织和指导各地开展体系建设、农机推广、宣传信息服务等工作,组织开展国际合作和全国性、跨区域性的国家级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开展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建设全国统一的农机化推广信息发布平台;省市(地)级以指导本辖区内的发展规划和体系建设为主,组织开展区域性重大农机化技术推广、开展高(中)级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宣传信息服务工作;县级承担具体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技术培训、采集发布信息等服务职能,指导乡镇农机站的业务工作,确保基础性技术服务的正常开展。关键是做给农民看,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在其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再教会农民干。各级职能分工加上乡镇一级的10项职能,共同构筑了完整的农机推广体系分工协作的职能。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充实、细化。


 3转变方式


  近年来,我们在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方法上,转变推广工作方式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近年来,农机推广系统逐步强化了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许多农机推广部门逐步建立了规范、科学的考核考评办法,完善了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制度和业绩考评奖惩制度。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职业资格准入以及大学生就业等用人机制,为建立基层农机推广队伍动态管理新机制积累了经验。山西省利用项目资金,重点开展农机推广旗帜县建设,从站容站貌、内部管理制度,到示范区和标志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收到了一面旗帜带动一片,一批标杆影响全省的效果。

安徽怀远县实行绩效工资考核制,年终采取“听取汇报、查看实绩、技能考核、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量化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和档次核发绩效工资,并作为推广人员晋升、聘任、奖惩以及调整工资福利待遇等的重要依据。内蒙古喀喇沁旗建立了县农机局、乡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并按4∶2∶4的比例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推广业绩、农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这些都调动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推广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各地农机推广机构积极探索实践,活跃思维,创新方法,拓展领域,强化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积极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力度,扩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应用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需求,充分利用以电视、网络、手机为代表的现代媒体,为农机推广提供了新的平台。部分地区探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采取问卷调查、入户指导、包村联户、农机“110”、资讯热线、短信平台等现代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适时、实用、实效的信息服务,实现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农业生产等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和反馈,更好地满足农民需要,进一步提高了推广效率。北京市农机推广站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发了农机信息服务直通车,设立了农机服务热线,还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免费发放1800多部手机,构建起了由网站、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终端手机组成的全方位立体式信息服务通道,有力地增强了农机信息、技术沟通交流渠道。江苏省农机推广站积极发挥龙头作用,通过事企合作带动全省推广系统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的技术服务,先后和多家企业合作,推广了插秧机、微孔爆氧设备、秸秆还田机等多种新机具,制定了协调省市县三级推广站统一执行的《江苏省插秧机技术推广服务纲要》和《江苏省插秧机推广服务细则》,同时健全了以省、市、县三级农机推广站为主要骨干的插秧机维修服务网络,已建成23个高性能农机维修中心,加速了全省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机械化的进程,增强了自身实力,稳定了队伍。黑龙江省农机推广部门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和扩大宣传,使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得到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全省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在政府支持下,今年累计推广532台,示范面积超过1000万亩,解决了春季低温多湿导致春播严重滞后的难题,为农业增产做出了积极地贡献。辽宁省各市县均成立水稻育插秧技术服务队,发放服务卡,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一旦有需求,服务人员30分钟赶到现场,提供无偿服务。山西省各地陆续创建了6个具有农机销售、零配件供应、维修和综合服务四项功能的4S店,同时还建有农机操作手培训场所,为周边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服务。农机服务4S店的创建标志着该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与此同时,各地农机推广机构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基本形成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农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专业户为骨干、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专业服务体系,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农村服务产业的重要力量。浙江省农机推广部门采取政策扶持、财政补贴、项目支持等综合措施,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注重机制建设,狠抓规范管理,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近3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机服务社会化,推动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健康发展。在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等工作中,农机推广系统以这些组织为依托,开展试验示范,并组织其为农民提供从种到收、从产前到产后加工的一条龙、系列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等新型组织是农机技术推广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载体,这种推广形式既提高了推广效能,又促进了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横向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发挥农机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拓宽推广范围和服务领域,各地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在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同时,注重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引导农机科研、教育、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机推广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山东省农机推广站为使保护性耕作项目顺利实施,主动与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沟通,邀请他们参加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共同制定了《小麦秸秆切碎直接还田和玉米免耕抢茬播种技术意见》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和小麦免(少)耕播种技术意见》,并联合向全省农业和农机系统进行转发,让基层的农机、农艺推广人员都掌握技术要点,极大地促进了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规范化生产,扩大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探索建立了农机和农艺合作机制,开创了农机农艺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部总站与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模式研究,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受珠海风光耕水机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委托,部总站与该公司共同组织实施了“耕水机”示范推广项目,在辽宁、山东、福建、江苏、海南、广东等16个主要水产养殖优势省(市)开展了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推进了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近,部总站与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领域启动金融租赁业务,这种新的金融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推广资金不足的缺陷,以10种模式助推农机推广和农机化的发展。购机补贴与金融租赁相比,前者是政策性行政措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后者则是金融企业的市场性服务措施,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实践证明,农机推广部门与农机科研、生产、金融等企业在机具的示范推广以及新产品试验、适应性评估改进、技术服务、金融租赁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增强了推广工作的主动性与实效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推广能力


 国务院《意见》中,不仅强调了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和对农民的培训,而且,提出要定期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国共有9万余名农机推广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8.83%;专业技术人员占55.16%,有高级职称的占3.56%,有中级职称的占20.16%。应该说,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们的队伍结构、人员素质还有较大差距。一支精良的团队能够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批优秀的人才能够促进事业大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是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根本。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内练基本功,外树好形象,通过坚持不懈地层层开展技术、业务和思想培训,提升农机推广队伍的战斗力、执行力和整体素质。


  首先,要充实农机推广队伍,增强一线力量,选拔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解决现有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人员断层的问题。要把好人员的考核录用和竞争上岗关,大力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进入农机推广队伍,努力达到专业人员占总编制数的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


  其次,要抓好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岗位培训,提高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推广机构要制定人员培训计划,逐级开展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内部讲座、外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进修深造、岗位培训、技能实践等,加大对现有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举办推广人员业务培训班,重点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推介能力的培训。争取5年内对县级以上的推广人员轮训一遍,乡镇一级的推广人员培训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不断提高推广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解决知识陈旧、人员落伍的问题。


  第三,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队伍,提高素质。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组织科技下乡、开展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等活动,让专业技术人员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要通过我们上下一致、坚持不懈的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更好得担负起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任。


  第四,要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造就农机推广系统的首席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逐步建立不同层次的专家团队和技术骨干团队。


  三、放眼未来 科学谋划 促进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为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成就,谋划“十二五”期间的农机推广工作,受农机化司委托,总站组织编写了《“十二五”农机推广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将提交代表们讨论修改。


 回过头看这五年,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经过推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是加快了农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应用,一大批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起到了提高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二是促进了农机化发展和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2010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达到52%左右,比2005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农机动力结构趋向大型化,机具配套结构趋向合理,功能结构趋向优化。高性能、大功率、复式作业的新型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三是推进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宣传、培训、咨询、服务、现场演示等推广活动,促进了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和生活条件,推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四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水稻机插秧和水稻、玉米机收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成绩只代表过去,“十一五”即将结束,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全国农机推广系统要借东风再创新的辉煌。根据“十一五”我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整体进展情况,我们经过测算,提出“十二五”末主要农机化技术推广目标如下。


(一) 十二五末主要农机化技术推广目标


1)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继续开展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各类型区的技术模式进一步完善,推广面积突破1.5亿亩。推动南方适宜地区推广应用深耕深松、免耕播种和秸秆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


2)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大力推进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16.7%提高到30%以上,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由2009年的56.7%提高到80%以上,主产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3)玉米、大豆、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加快玉米机收技术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机收水平由2009年的17%提高到50%以上;大豆机收水平由2009年的57.7%提高到80%以上;花生机收水平由2008年的18%提高到25%以上。


4)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快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完善,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机种、机收水平均由2009年的13%和12.3%分别提高到20%、30%以上。


5)棉花机收技术示范推广。加快棉花机收技术的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机采棉水平,新疆棉花收获机械化平均由2009年的6.5%提高到30%以上,全国棉花机收水平由2009年的2.8%提高到 8%以上。


6)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播种、收获机械化争取取得机具和技术的突破,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广泛应用,机播水平由2009年的10.4%提高到14%以上,机收水平由2009年的8.8%提高到20%以上。


7)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配合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加快中试进度,争取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瓶颈得以突破,机种、机收水平由2009年的不足1%均达到15%左右,探索建立适合甘蔗机械化生产的收获、加工一体化机制。


8)茶叶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快茶园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推广,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机械采摘水平由2009年的不到10%达到25%,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争取开始实现由人工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的转变。


9)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强果蔬等设施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设施园艺机械化技术和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争取达到20%以上。


10)水产养殖。增氧、投饵、捕捞、清淤疏浚和水体循环净化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设施水产健康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争取达到30%以上。


11)畜禽养殖。饲料加工、饲喂、粪便清理和废弃物处理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设施畜牧健康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争取达到20%以上。


12)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牧草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50%,人工草场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主要牧草生产区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以上仅是几项主要指标,各省市区可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和完善相关内容。


 同志们,国务院《意见》的出台实施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全国农机化的发展必将产生强大的政策推动和工作促进作用。“十二五”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中级阶段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农机推广事业加强体系建设、完善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加速成果转化、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阶段。各级推广部门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意见》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意见》确定的基本方向,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将体系建设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的工作同时抓紧抓好,要双管齐下,争取双赢。


 (二)科学筹划,做好明年工作


  明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意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争取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1、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的原则


  农机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今后的改革和建设的基本遵循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当前也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关键时期,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抓紧协调,积极参与调研,当好参谋,按照《意见》要求,在深化改革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搞活经营性服务。不断提高推动农机推广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农机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一主多元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


  2、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原则


 “十二五”期间,农机推广工作要坚持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原则,要处理好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和其他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的关系,提高区域共同发展水平。


  要按国务院《意见》的要求,东北地区、新疆棉区及华南蔗区重点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机,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提高棉花机收水平,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提升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黄淮海地区进一步优化改善装备结构,加大玉米机收技术和花生机收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着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扩大花生机收面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发展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加大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扶持和引导,找准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南方丘陵山区推广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和植保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灌排设备装备水平;其他地区加快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广特色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技术。同时,加大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试点的农机化技术的技术指导。


  3、坚持机艺融合、多元推广的原则

 

 国务院《意见》要求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的融合和与产学研的结合,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要主动与农艺各部门间建立合作机制,在种植模式、技术规范等方面实现更有效地融合,发挥优势互补,解决长期困扰农机化发展的农机农艺结合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农机与种子、土肥、植保等农艺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协作攻关,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研究农机与种子、栽培、土、肥、水、管等优势条件组合的新种植模式,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组织引导农民统一农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作业创造条件,使现代农业生产发挥农机农艺融合最佳模式的效益。


  4、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的原则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农机推广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要创新农机化服务组织形式,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型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大户和联户合作,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促进农机服务主体多元化。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农机和先进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一线对象重点转向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推进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多元化的发展,提高推广服务组织化程度,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效益。


 此外,近年来各级农机推广机构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购机补贴工作,如何利用和执行好购机补贴政策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推广工作者来说,都非常重要。购机补贴政策是我国强农惠农推动农机化发展诸项政策中的核心政策,整个农机化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此,因此,要想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它,落实政策要不折不扣,执行政策要保证安全。要充分用好用足,但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购机补贴政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将来也会转变方式,要认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做好准备。


  同志们,“正当潮平两岸阔,乘得东风好行船”。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国务院《意见》精神实质,抓住这个大好的机遇,把中央的精神贯彻到每一项农机推广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中,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为中国的农民、农村和农业生产做出积极地贡献,努力开创中国农机推广事业的新局面。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