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 测产暨现场观摩会召开

日期: 2022-10-27  来源:大安市农机管理总站  作者:徐丽艳

1.jpg 2.jpg

  
  10月13日,大安市农机管理总站在市百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应用基地开展吉林·大安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测产暨现场观摩会。
  参加现场会的有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王敬东同志,农机管理总站站长张凤岐同志、大安市工信局、大安市老科协、大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市18个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农机站长、种植大户代表及农机管理总站全体同志。
 
3.jpg 5.jpg
  
  现场会由市农机管理总站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小组组长、“3+1”工作团队秘书长徐丽艳主持,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3+1”工作团队队长李凤臣讲解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技术流程、现场观摩“3+1”种植模式和传统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
 
4.jpg
  
  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是今年春季大安市农机管理总站“3+1”工作团队、吉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和大安富垚农民种植合作社共同开展试验示范,种植面积4公顷。经大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土地保护中心、农机推广站六位专家现场测产,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每公顷产量31960斤,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每公顷产量30900斤,两种模式相比增产1060斤;较同一地块近3年最高产量增产3960斤,较去年增产6960斤,增产效果显著。该模式情况如下:
  技术流程:秋季收获后(或春季)碎混—春季改进四行免耕机作业—药剂除草—铺设滴灌设备—病虫草害防治—中后期水肥冲施—秋季测产—专用窄行距割台收获机机械化收获。
  技术创新:实现了“三改”:即改垄作为平作、改宽行为窄行、改漫灌为滴灌。
  技术成果:破解了“三个难题”:通过固定车道作业,保持苗带土质疏松,解决了机车多次碾压苗带土壤硬化板结问题;通过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解决了水肥流失问题;通过无垄种植,解决了土壤流失问题。
  未来,玉米窄行距“3+1”种植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将增加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度促进我省玉米产量安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