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县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发展情况调研

乾安县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发展情况调研

日期: 2012-05-14  来源:乾安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滕万海)

  近几年来,乾安县确定了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思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全县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数量上由少到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较好地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对全县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认真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农机先进生产力在现代农业中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传统耕作习惯渐渐被现代科技所代替,我县农机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目标,坚持引进、示范、推广适用型农机具,形成了以政府补助引导 ,农民投资为主体的购机新机制。
  截止到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由2006年末的38万千瓦增加到了74万千瓦,增幅为94%;拖拉机保有量由2006年末的2.6万台增加到3.6万台,增幅为38%,其中,5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了2700台,收获机械总数达到了900余台,其中,玉米收获机械680台,全县玉米机收水平达到了37%,比全省18.7%高出近一倍;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由2006年末的40%增加到68%,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亿元,共补贴拖拉机5570台,农机具3620台套,示范区建设面积56万亩。其中,2011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创历史新高,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20万元,占全省补贴资金总数的1/20,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榆树市。2007年,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00个全程农机化示范县(吉林省一共四个县)。连续几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程农机化工作先进县、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单位。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为加快我县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平台,在发展数量质量、规模、标准、服务的能力等诸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农机化生产实践中逐渐成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截止到2011年末,全县农机合作社发展到了20个,农机大户发展到100户。合作社从业人员200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0台,收获机械33台,固定资产总值达4160万元。年服务农户6000余户,年作业面积21万亩,年服务总收入达1220万元。
  二、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主要措施
  1、农机管理部门作为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有力支撑,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策略。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把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优先向它们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强它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争取资金投入多元化。在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自愿扩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其遇到的实际难题。几年来,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农机局协调财政、发改、水利、农行等部门,为农机合作社打了32眼机井,为农机大户贷款600万元进行购机,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惠。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在操作程序上严格按照《吉林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运作,确保补贴政策的公开、公平、公正。在购置补贴纪律方面,每年都下发关于严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纪律的通知,要求全县农机系统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三个绝不能”和“四个严禁”的工作纪律和要求,并与各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签订了农机购置补贴责任书,确保了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2、做好舆论支持,推广典型经验。及时发现和总结在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的典型,鼓励和支持农机大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农机站的新动态和新亮点,引导和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广大农民增强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信心,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机的技术优势,经常向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提供各种农机服务信息,同时定期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
  4、强化农机监督管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多形式加强拖拉机驾驶员、农机操作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机驾驶员、操作手安全意识;二是强化源头管理。严把拖拉机检验关和驾驶员准入关,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全县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三是狠抓隐患治理。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农机隐患排查整治体系,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违法行为,切实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粘贴农机安全反光贴。为改善拖拉机在夜间和雾天作业的可识别性,提升拖拉机安全防护性能,2012年,我们在全县开展了拖拉机粘贴农机反光贴活动。县财政提供了3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农户(每个农户自筹20元,财政补助13元)。全县共粘贴农机反光贴19200台套。推广实践证明,粘贴农机反光贴拖拉机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降低了50%以上,对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提升部门形象。针对民主评议政行风工作反馈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着力进行了机关作风整顿,重点围绕宗旨意识不强,道德观念不端,敬业精神不足等方面查找不足,进行整改,使全体农机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热情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二是积极承诺践诺,树立部门形象。积极开展软环境和政行风建设承诺,并积极践诺,说到哪,做到哪,不打折扣,不留余地。同时着力推进绩效评估工作,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提升了农机部门形象和行政能力。二是开展业务培训
  6、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坚持把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发展规划,强化各项措施,把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做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共促的局面。
  (二)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乾安县坚持把培育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全县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发展势头持续升温。近几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数量呈成倍增长的态势,打电话要求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询问者络绎不绝,如何办、走什么程序,特别是国家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有一定的扶持,对农机户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2、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成为了联系政府部门和农民的桥梁,有效拉动了农机消费市场,协助农机部门开展工作,传达了农民的真实想法和意图,使农民能够获得真实的市场信心和政策精神,由此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3、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相互传播,增强了他们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伤害。
  4、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通过相互学习促进和参观借鉴外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经验,以及按照省局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内容要求,每个合作社基本都做到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承诺、发展目标等上墙,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机具台帐、作业台帐、维修台帐、收益账目,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作业、统一调配机车、统一维修、统一结算。在这方面,则字村农机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1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700万元,冷库纯收入200多万元,畜牧业总收入30万元,劳务输出收入600万元,合作社纯收入达到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短短的几年时间,昔日贫穷落后的则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省农村土地集约第一村,党中央惠农政策鼓舞下快速发展的典型代表,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农业机械化示范村,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明显。农机合作社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订单农业的发展,实现了作物品种的统一,即可按订单生产,也可按市场需求整体出售,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加值,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6、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
  一是农机深松从无到有,持续发展。我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机深松项目,当年实施深松整地81万亩,省级财政补贴405万元,为保证农机深松顺利实施,又向县政府争取了方配套补贴资金405万元,共安排补贴资金810万元,这样的重视支持力度,在全市是一流的,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几年来,在全县共实施深松整地300万亩,争取补贴资金3000万元,全县所有耕地全部深松一遍,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是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传统的玉米播种需要先搂地后灭茬,再经过打垄、施肥、播种、镇压等多道工序,而免耕播种只需一次性完成,而且具有省时、保苗、保墒、增产增效等优点。玉米收获后,农民可免去秋季收拾秸秆的过程,可以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改良土壤结构。通过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玉米免耕播种技术培训与演示现场会,广大农民对玉米免耕播种技术有了很高的认识,购买免耕播种机的农户逐步增多。农民购买免耕播种机在正常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乾安县的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上每台在给予适当补助,补贴比例达70%,农民自筹30%,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预计今年全县可推广玉米免耕播种3万亩。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中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套不合理。近几年,我县的农用拖拉机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机械配置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二是小型机械多,大型、高效、复式作业的继续少;三是常规机械多,高效率、新技术型机械少。配套不合理,造成了了动力、人力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2、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来源少。部分乡镇未成立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组成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业信息不畅,规模作用发挥不够,使农机大户仍停留在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的松散环境中,农机具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农机大户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地方财政扶持力度有限,金融部门没有专项贷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资金筹措困难,难以继续发展壮大。
  4、发展比较单一。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以农田作业项目为主,而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很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5、土地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受土地分散、地块过小的限制,农机作业的效率与节本增效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
  6、管理欠规范,发展不平衡。当前,合作社发展形势喜人,群众兴办合作社热情高涨,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合作社内部管理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不容乐观。虽然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必要机构,但有些还流于形式,很少组织活动;有的合作社“只搭台、不唱戏”,只是形式上的组合,合作社还是农机户自己寻找业务,自己算账,与参加合作社前变化不大,没有形成真正合作的拳头。
  四、加快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机大户的认识。随着农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机大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在带领群众致富、服务群众、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引导一些农机大户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支持和帮助他们“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让他们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2、建立扶持机制。在政策上,应继续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给予补贴,并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在资金上,金融信贷机构应给予扶持,同时,针对国家提倡和鼓励发展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型和作业项目,制订对农机大户的低息或贴息贷款政策。建议地方财政设立相应的建设补贴资金,每成型一个农机合作社给予补贴30-50万元,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3、突出培育重点。鼓励那些在当地农民中有一定的威望、热心于农机化事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人员踏上依靠农机致富的道路,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成为农机大户,促使更多的农机户成为当地依靠农业机械发家致富的带头人;鼓励具有一定机械操作技能的机手特别是拖拉机手拓展农机领域,增加更多品种的农业机械;同时鼓励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知识青年使用农业机械,不断提升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机事业后继有人。
  4、加强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规范的高级阶段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宗旨是“民办、民营、民受益”,农机专业合作社隶属于现代农业企业行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内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个专业合作社的成熟规范程度。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坚持全面扶持,规范发展的原则,以农机大户为合作社发展主体,把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作为农机化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合作社多样化经营服务模式,引导合作社打造农机作业服务品牌和农机化示范基地,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具体目标:在2012年,进一步加大惠农资金争取力度,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90万元现已全部实施完毕。共补贴拖拉机1066台,补贴玉米收获机械120台,补贴谷物类收获机30台,补贴机具400台套。按照年初制定的3000万元工作目标,力争有所突破,计划争取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00万元。组建农机合作社5个,发展农机大户30户;“十二五”末,全县的农机合作社总数要达到40个,农机大户发展到300户 ,全县的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