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日期: 2009-11-12  来源:梨树县农机局:苗全

                     广泛宣 传多点示范
                    大力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梨树县领导在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代表梨树县委、县政府,对大家莅临梨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本次现场会圆满成功!
  我们梨树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黄金玉米带上,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美称,是国家重点产粮大县、商品玉米出口大县。全县耕地面积41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占80%。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增加玉米产量,是我们指导农业生产的核心课题。现实的农业生产中,干旱和地力下降一直是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近些年来,自然降雨日趋减少且不均衡,掠夺式生产、耕作方法不科学、施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严重,沙尘暴频率和强度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生产能力逐年下降。如何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地力,抗击自然灾害,怎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县政府协调农机、农业部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相关专家研究论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机具,其中:以免耕、少耕和秸秆、根茬覆盖为核心内容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突出,收到了显著成效。
2003年开始,相继进行了垄侧栽培、宽窄行高留茬栽培、机械化玉米8020栽培、全秸秆覆盖栽培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到2009年,全县这几种形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面积已达16000多公顷。在实施的头几年里,黑土区不减产有增产,沙土区保苗率提高9%,有明显增产效果。连续实施,增产10%以上。土壤测试结果显示:含水量相对增加2.14%,结构得到改善,保水蓄肥能力得到增强,有机质绝对增加0.02-0.05个百分点。科技创高产。这是我县广大农民的种粮准则。连续几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已初步形成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体系,农民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梨树县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广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特别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活动,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又增收。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突破了23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6000元。
  梨树县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积极引进,做好示范
  2003年,我县农民借鉴其他地区做法,实施了适合半山区地形的玉米垄侧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部半山区乡镇进行示范、推广。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该技术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节省人工,投入少,效益大。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该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并有了相应配套的农机具,今年,采用这项技术的种植玉米面积已达到1600公顷。
  2004年,我县引进吉林省农科院“玉米宽窄行高留茬覆盖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目前,全县推广面积达到了12000多公顷,实施该项技术,一般当年可增产8-10%,连续实施三年以上可增产10%以上,同时粮食品质可提高半个等级。
  2007年,我县又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进行全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当年在梨树镇高家试验基地示范15公顷,收到很好的效果。2008年,扩大示范,在梨树镇高家村、林海镇揣洼子村、榆树台徐家林场等地推广种植玉米120公顷,同样收到了好成效。由于全部秸秆得到覆盖还田,实施该项技术可以起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的显著作用,同时由于免耕播种,播种前不清理秸秆、不灭茬旋耕整地,省时省工,投入大大减少,每公顷减少生产成本1500元左右。今年全县这样种植模式的示范面积达1000余公顷。在今年严重的夏旱情况下,比常规耕作方式种植的玉米表现出明显优势,果穗籽粒饱满,秃尖少,成熟度好,经测算比常规耕作地块平均增产10%以上。
  2008年,我县农机部门在“机械化玉米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机械化玉米‘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该项技术是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的改进。由于加大了种植行距,缩小了种植株距,在保证单位面积保苗株数的基础上,满足了大型机械的田间作业,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型机械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人为地创造了边行优势,增强了通风透光的效果,更加方便田间管理,更加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连续实施可以实现增产10%以上,到2009年,在我县的金山、小城子、万发、喇嘛甸等乡镇4个点上示范,实施这项技术的种植面积达到1500公顷。
  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针对实施这一技术对新式机具的需求,组织科研人员研究攻关,指导生产企业生产了深松追肥机、免耕播种机和收获机,改造了苗带镇压器。应用于生产,保证了这一技术的顺利实施。
按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高家、林海、金山、小城子、万发、喇嘛甸等六个示范基地。全县各乡镇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应用面积迅速扩大,推广范围遍及全县各乡镇。
  二、广泛宣传,搞好培训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的农业生产措施。我县首先重点对县、乡有关领导和项目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要让他们掌握技术,其次是培训机手和农民,帮助他们搞好机具调试,全面提高农民的使用操作水平,让他们明白保护性耕作的机理、作用、节本增效的效果,调动他们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
  业务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营造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采用多种形式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2008年,全县开展大型培训班两次,各村巡回讲课45场次,共计培训7000余人次,印发科技资料10000余份,编写了《北方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及其配套技术》一书,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通过县电视台的“走进科学”节目,将保护性耕作的相关技术通过电视媒体的形式,有声化的向农民朋友传播。前不久,我县启动了针对21个乡镇的“千万培训工程”,现场实地观摩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举行农户现场会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商讨、答疑、解惑。今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技苑》栏目播出的专题片“改变——现代农业装备”宣传介绍了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与全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
为推进我县现代农业的更快发展,加速科技推广普及,结合我县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把2007-2009年确定为“农业科技示范年”。为此全县开展了以“333”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区33个,村级科技服务站316个,培植科技示范户3100户。
  三、加强合作 确保实效
  为了确保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取得实效,我县周密安排,精心运作,认真组织实施,在密切农业部门与农机部门联合协作的基础上,加强了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农机生产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
  一是以农机技术部门为主导。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生产环节必须由机器来完成,农机部门针对技术流程,设计、选择、引进相关机器,并进行试验示范,取得第一手材料后,应用于生产。几年来,县农机推广站先后引进新式机具12种30余台套,改造机具50余台套,指导生产新式机具360余台套,为顺利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提供了机具保证。
  二是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吉林省农业大学等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随时解决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遇到的问题。2003年承担了省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示范项目,2006年成为吉林农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基地和星火科技玉米专家大院,并承担了省农科院农田生态调控方试验项目;2007年承担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2008年,被省农机鉴定站确定为农机新产品试验基地。
  三是以农机生产企业为支撑。我县农业、农机部门先后与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海山联合收割机厂等农机生产厂家合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生产播种机、深松机、收获机,其中:县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改造的免耕播种机、深松追肥机和苗带镇压器,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梨树县康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玉米宽窄行高留茬栽培技术”改造的旋耕机、深松机、播种机等农机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生产的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免耕追肥机,解决了实施全部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和追肥的难题,打破了推广这一技术的瓶颈。
  2009年,2BMZF系列免耕指夹式精量施肥播种机顺利通过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鉴定结果是:国内首创,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我们梨树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切入点,农业和农机部门联合在林海镇揣洼子村,四棵树乡三棵树村,金山乡南岗村,小城子镇亲仁村等地指导建立了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7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在今年全县16000多公顷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中有13000多公顷是在合作社推广的。
  总之,我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在省农委及相关部门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农民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借这此会议的东风,在省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省农委的安排部署,借鉴兄弟市县的经验,加强部门合作,提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水平,彻底改变广大农民种田观念,为保证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09年9月27日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