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

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

日期: 2009-11-23  来源:中国工业报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导方式,“人减、机增”的趋势不可逆转,对农机装备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的态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上已经从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并加速向高级阶段迈进。”10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白人朴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我国已经进入了减少农民、增加机具装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白人朴建议,农机企业不仅要关注全国农机化发展的大形势,更需关注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市场细分,关注自己在大市场中的商机、主攻方向、应占位置和实际效益。


  产品需求呈现多样性


  目前我国农机化发展态势很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白人朴认为,在大好形势下,企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农机化发展中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疆域辽阔,有广阔的农机市场,农机化发展容量很大,潜力巨大。但由于各地发展农机化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性较为突出。


  数据显示,200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于40%的省、市、自治区有19个,其中14个已达50%以上,4个已达70%以上,最高的黑龙江省已达80%以上;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40%的还有12个省,其中最低的云南、贵州分别仅为8%、4%。


  从农业机械购置投入来看,最多的河南、山东、安徽3省分别为38.3亿元、36.7亿元、35.1亿元,最低的青海省不到1.2亿元。农机购置地方财政投入最高的江苏、黑龙江2省分别为2.6亿元、2.28亿元,最低的云南、青海2省还不到600万元。


  白人朴告诉记者,地区不平衡的农机化发展水平,为农机需求的供给提供了多样性商机。平原、山区、丘陵有不同的需求,旱作、水作有不同的需求,技术经济条件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对大、中、小型,高、中、低档农机产品也都有不同的需求。


  从企业而言,白人朴认为,大型骨干企业可在扩大内需中发挥领头羊作用,中小企业可发挥所长,形成特色,在相应领域形成小气候,在市场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在发挥优势中取得主动权,瞄准客户群,打出优势牌,开拓市场。


  企业要坚持“两优”


  我国农机化发展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已经拥有庞大的农机化产业大军。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850多家;农机流通企业有8300多家,县以下农机经销点8万多个;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农机户3850万个,农机作业服务人员4800多万人。


  “他们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运行,竞争很激烈。”白人朴说,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企业可以选择低成本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企业重组或联合战略,在激烈竞争中,正确选择战略和及时进行战略更新是企业取胜之道。


  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两优:用优质农机产品进入市场,用优质服务温暖用户和农民的心。创造产品和服务的名优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农民、用户是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最好的检验员、宣传员和助销员,农民最直接、最朴实的反映,使人印象深刻,影响很大。“先进适用,质量可靠,市场认可,服务周到,用户满意,是最基本的取胜之道。”白人朴提醒企业,千万不能因为机遇来了,订单多了,市场火爆了,就晕了头,挑战面前忘了“道”,绝不能见小利忘大义,以次充好,滥竽充数,忽视服务,自己砸自己的牌子,丧失了企业的信誉。


  补贴引导作用未变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职能对资源配置起引导、调节作用,补贴政策是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资金保障。二者各有其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共促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实际运行中,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加大,市场各方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业内出现了农机市场将变成农机补贴市场的质疑。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百亿元的补贴资金规模,已经相当于普惠制了,今年的主要农机市场几乎完全变成农机补贴市场。


  农业部的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全国共补贴大中型拖拉机19.02万台。而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生产大中拖约21万台,这与国家补贴机具的数量差距不到2万台。


  常州东风农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许国明分析,2万台的差距,主要是黑龙江省40马力以下的中型拖拉机没有补贴,而且6月份的产量主要是用于补充库存量,这足以说明生产数量与补贴的数量非常接近,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已经全面进入补贴营销的阶段。


  白人朴则认为,虽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市场供需双方行为的影响力在增大,但该政策只起引导、调节作用的职能没有变,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没有变,农民是发展农机化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农民在农机化生产、经营和购置投入中享有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没有变。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