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 奋力攻坚 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抓住机遇 奋力攻坚 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日期: 2010-11-05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在“三秋”生产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我们在玉米主产省山东召开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指示、国务院刚刚召开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和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精神,研究分析当前玉米机收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部署做好今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
  今天上午,大家参加了全国玉米跨区机收启动仪式,考察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的作业现场,参观了我国著名的农机制造企业——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公司。在下午的座谈会上,12位会议代表和专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既有形势分析,又有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会议在山东召开很有意义。山东是全国的玉米生产大省和农机大省。从“十五”起,山东省将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和主攻方向,不断增加投入,加强示范引导,推动了全省玉米生产机械化全面快速发展。去年山东省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2.67%,其中玉米机收水平为53%,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再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70%,机收面积有望突破3000万亩,成为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大省,创下了发展玉米机收的“山东速度”,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收获机械化。山东省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总结推广,很多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机械化问题。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农业农村工作时,要求进一步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步伐。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又好又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温家宝总理还亲临生产一线,并亲自驾驶拖拉机播种夏玉米。7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玉米机收水平,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并确定了“2020年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的目标。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也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玉米机收、水稻机插、油菜播种收获、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争取早日有所突破。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和部领导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殷切期望,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先。吃饭问题始终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已连续6年获得丰收,但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趋势没有改变,维护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亿多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稳定玉米生产面积,对于实现粮食总产1万亿斤的目标至关重要。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当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转移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家里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有人称“386199部队”,已经很难满足“三秋”时节玉米抢收的要求。收获是玉米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但机械化程度最低,成为制约玉米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人工收获一亩玉米,加上处理秸秆和运输,至少需要5个工日,农民非常辛苦,雇工成本也很高,迫切需要机械化的手段来改善生产条件。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0元左右。玉米机收水平提高了,还能够有效地加快玉米收获的进度,预防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为下茬作物的播种赢得宝贵农时,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达到“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效果。实践表明,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农民种粮意愿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是稳定玉米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二)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据统计,目前我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4亿,加上在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总量超过2.25亿。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打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以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使得农民有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在玉米主产区,如果收获机械化水平上不来,很多农民工在“三秋”时节就得赶回老家参与抢收抢种。这样既不经济、也耽误功夫,还有可能丢掉来自不易的打工机会。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让农民工“出得去”和“稳得住”,稳定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还能够有效增加农机手的作业收入,带动农机运输、销售、维修等农机服务业发展。山东省参加跨区作业的玉米收获机的台均作业收入达到3.6万元,全省农机服务总产值达到42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促进外出务工农民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已确定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2009年我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9.13%,距离发展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找准薄弱环节,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从玉米生产全过程来看,机耕水平达到了83.5%,机播水平达到了72.5%,机收水平仅为16.9%,可以说,玉米耕整环节和播种环节的机械化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最低,是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机收是制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绕也绕不过去;是发展的“短板”,影响了机耕机播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最后的“堡垒”,一旦攻克,就实现了玉米耕种收的全程机械化。实践表明,如果不解决玉米机收的问题,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就不可能实现,2020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提高玉米机收水平,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要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我们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树立决战决胜的思想,下决心打一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攻坚战”。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坚定抓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信心和决心
  农业部高度重视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近几年来,我们都将发展玉米机收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不懈地加大推动力度。2005年首先在山东、河北两省开展了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如今玉米收获机械补贴已经扩大到了全国。2007年首次开展了全国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至今已累计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建立了61个示范县,明年还将新增示范县20个以上。2007年首次召开了全国玉米机收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至今,我们已经连续4年召开了玉米收获机械化工作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由此可见,我们推进玉米机收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也强化了玉米机收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示范推广,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展玉米跨区机收作业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刚才大家交流的情况来看,我国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面临许多有利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玉米收获技术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先后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列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推广机构、生产企业等联合研发和攻关,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生产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玉米收获机械。拨禾星轮、螺旋分禾器、不对行割台、液压驱动底盘等新部件相继投入使用,形成了悬挂式、自走式、小麦玉米兼用型三大产品系列。天津富康研发了不对行玉米收获技术,郭玉富因此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已基本成熟,具备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
  二是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蓬勃发展。我国玉米收获机的生产企业已发展到8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5万台,生产制造能力、售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不断提高,已能基本满足各个区域农户需要。在150多个产品型号中,有123个机型已列入了《2009~2011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从刚才福田雷沃、洛阳中收两家企业的发言来看,许多农机企业都非常看好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前景,都纷纷加大研发技改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奠定了装备基础。
  三是玉米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随着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度增加,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省份还出台了累加补贴的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热情。一些农机企业出现了供不应求、脱销断档的火爆场面。据统计,2009年我国玉米收获机的产量达到3.34万台,同比增长178.4%;全国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达到8.17万台,连续3年保持在70%左右的增幅。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今年玉米收获机械依然保持产销两旺的好势头,9月份进入了玉米收获机购买的高峰期,截至9月15日,全国已补贴购买玉米收获机械3.97万台,产销量超去年已成定局。玉米收获机械总量的快速增长,是加快提高玉米机收水平的重要前提条件。
  四是各个区域玉米机收发展明显提速。从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来看,山东省2009年玉米机收水平为53%,今年预计达到70%;河南省去年为24%,今年预计达到40%;河北省去年为20%,今年预计达到25%。这三个省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来看,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玉米机收水平2009年分别为8%、8%和15%,今年也预计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他地区也通过引进外地玉米收获机等方式,开始启动玉米机收作业市场。2009年跨区机收玉米面积达到了1500万亩,台均作业量达到1000亩左右。从全国来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虽晚,但步伐很大,特别是近两年呈加速发展态势。2008年玉米机收水平为10.6%,比上年增加了3.4个百分点;2009年全国玉米机收水平为16.9%,比上年增长了6.3个百分点,今年有望新增8个百分点,达到25%左右,再创历史新记录。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企业售后服务不到位。据质量调查,适合黄淮海夏玉米收获的悬挂式收获机基本成熟,但适合东北地区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盲目扩张,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没有跟上,致使投诉率居高不下。其次是部分玉米收获机价格偏高,农民筹款难。如一台自走式玉米收割机每台20~30万元,补贴30%之后也需14~20万元,影响到农民购机的积极性。三是种植模式复杂,农机农艺配套不够。我国玉米品种差异性大,成熟期不一致,有宽窄行、间作套种、平作、垄作等多种模式,种植行距从20~150厘米不等,影响了收获机械的作业效率。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协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
  总的来看,我国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作业环境都已非常有利,农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具备了“能抓”的条件,也到了“大抓”的时机。玉米是最有可能继小麦之后,又一个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大宗粮食作物。我们预计,这个目标有可能2015年在主产区提前实现。我们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不懈怠,集中优势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失时机地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扎实工作,进一步明确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思路和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方针,遵循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的原则,建立农机农艺互动、社会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多种技术联动的机制,黄淮海夏玉米区要率先发展,北方春玉米区要积极推进,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区要突破发展,力争2020年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各玉米主产区农机化主管部门按照以上发展思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当前,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要科学制定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规划。各地要摸清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认真分析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推进。黄淮海夏玉米和北方春玉米产区要先行一步,升档提速,千方百计把玉米收获机械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到2015年,山东、河南、江苏和各垦区玉米机收水平力争达到80%,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河北省力争达到60%以上,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力争达到50%以上,安徽、山西力争达到45%以上,内蒙古、宁夏、新疆力争达到40%以上。其他省区也要结合实际,提出目标要求,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玉米主产省区的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建立责任制,推动目标任务的落实。
  第二,要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多部门争取项目,积极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对玉米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优先补贴。今年第二批55亿元购机补贴资金,重点向玉米主产区倾斜。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对玉米收获机械适当累加补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农民兄弟对机具价格十分敏感,只有加大补贴力度,才能解决“买得起”的问题。要争取农机化基本建设投入,精心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农机化推进工程、农机阳光培训工程等,加大机库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强新购机农民的培训等,不断改善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努力解决购机农户“用得好”的问题。要大力建设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农业部从2007年启动这个项目以来,建设资金逐年扩大,2011年将在续建15个示范县的基础上,再新建20多个示范县。希望各省加强对项目县建设的指导,争取建设省级项目示范点,加大技术示范引导和教育培训力度,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玉米机收作业面积。今天,31个在建的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的有关负责同志都出席了会议,借此机会,我向你们提三点希望:一要扎实开展工作。要重点搞好玉米机收的作业示范和教育培训,加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集成配套,全县要完成作业示范1000亩以上,培训农机手200人以上。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不折不扣完成任务,扩大技术辐射和应用面积;二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将示范县的建设成果向农民宣传、向领导宣传、向社会宣传,争取更多的支持。各个项目点都要树立项目指示牌,载明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内容和技术路线等,接受社会监督。三要加强资金管理。要专款专用,遵守财经纪律,千万不能私设小金库,严禁套取国家项目建设资金。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我们将严肃查处,并停止或扣减所在省的项目资金。这是工作的高压线,希望大家予以高度重视。
  第三,要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针对不同地区的种植模式,各地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玉米收获关键技术和机具研发。农业部将组织有关科研院校、生产企业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系统优化研究与示范”、“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研究。试验鉴定机构要加强对新研发玉米收获机的鉴定,突出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各地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的质量督导和跟踪调查,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状况,向农民推荐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玉米收获机,扶优扶强,不断提升玉米收获机械的质量水平。今天出席座谈会的,还有11家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的负责同志,这些都是我国玉米生产机械的骨干企业。在此,我也要向你们提出四点希望:一要加强质量保障。要提高装配质量,加强产品检验,把质量隐患消灭在出厂之前。千万不能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就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二要加强维修服务。“三秋”生产农时紧,任务重,各企业要选配维修技术骨干开展巡回服务,按照承诺的时间,及时响应机手的维修请求;三要加强零配件供应。提前备足易损件,在用户集中的地区设立零配件供应库,以保障故障在短时间排除,减少停机损失;四要加强新机手培训。要按规定对新购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作业指导,这是提高玉米收获机具使用效率的关键。
  第四,要积极推动玉米收获社会化服务发展。各地要大力宣传玉米机收的优越性,调动农民采用机收的积极性,努力培育玉米机收市场。要及早摸清玉米机收作业的需求情况,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搞好供需衔接。积极组织开展玉米跨区机收作业,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作业规模、使用效率和经营收益,从而引导更多的农机手参加玉米跨区机收,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要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推动订单式服务,提高玉米机收的组织化程度。
  第五,要大力促进玉米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玉米育种、栽培、植保等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组,研究制定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制定统筹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农业科技推广、高产创建、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项目实施,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创造条件。
  四、迅速行动,全面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
  再过三天,就是“秋分”。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节气,标志着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来临。
  秋粮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年粮食的70%以上,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关键在秋粮。今年的秋粮生产是在气候条件十分不利、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展开的。春播期间,北方地区发生多年少有的持续低温、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入汛以来南方和东北地区又遭遇暴雨洪涝灾害,夏玉米播种、晚稻栽插期普遍推迟了10天左右,农时偏紧,防灾抗灾任务十分艰巨,对秋粮收获和秋冬种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同志们,今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即将超过50%,预计将达到52%左右。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机作业进度将直接决定“三秋”生产进程。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丰产丰收和来年夏季粮油的收成。今年“三秋”机械化生产的目标是:以玉米机收、水稻机收、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油菜机播、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整地为重点,全力以赴组织农业机械投入“三秋”作业,全面提高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产区的农机作业水平。力争全国投入“三秋”作业的各类农机具达到2900万台(套)以上,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冬小麦机播水平超过85%,晚稻机收水平突破60%,油菜机播、秸秆还田、深松整地面积明显增加。
  做好“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贵在突出“早”字。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力争做到“五个到位”。
  一要组织领导到位。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刚刚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座谈会和农业部秋冬种视频会的精神,把做好“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列为当前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狠抓措施落实。主要领导要深入生产一线,靠前指挥,加强工作督导,努力推进作业机具稳步增长、作业质量不断提高、作业市场稳定有序,切实提高“三秋”机械化作业水平,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用。
  二要机具调度到位。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夏玉米播种、晚稻栽插延迟10天左右,“三秋”抢收抢种的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合理规划作业区域,科学安排作业任务,搞好机具检修维护,做好机具应急调度预案,做到秋粮成熟一亩、收获一亩,土地腾茬一块、播种一块,努力加快农机作业进度,不误农时,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各地要提前摸清以玉米机收、水稻机收为重点的农机作业供求市场信息,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为平台发布,促进供需双方有效衔接。主产区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在重点区域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为机手和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调做好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和柴油供应等服务,确保“三秋”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
  三要机手培训到位。随着补贴机具大量增加,新机手大量涌现,做好农机手的培训工作十分迫切。“三秋”大忙前,各地要认真落实农业部关于做好秋冬种农机作业技术专项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机手培训,突出“三秋”机械化生产中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精量播种、镇压保墒、节水灌溉、化肥深施、高效施药等节本增效技术,良种良法等综合农艺措施,努力提高农机手生产技能和维修水平。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演示会、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三秋”生产前,将参与农业生产的农机手全部培训一遍。
  四要作业质量到位。农机作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质量。各地要认真执行《“三秋”农机化作业技术要点》,结合各地实际,细化技术内容,建立技术规范。“三秋”期间,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大力宣传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加强作业质量监督检查。大力推广应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范本)》,规范农机服务行为。要着重提高冬小麦免耕播种的作业质量,保证机播深度和均匀度,特别要强调的是,所有小麦播种机都要带镇压器,实现保墒保苗,为明年夏粮生产打下好的基础。
  五要安全监管到位。“三秋”期间是农机作业高峰期,也是农机事故易发期、多发期。尤其是临近“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农机手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检查,进一步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预防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要密切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配合,严格查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违章载人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农机事故,为“三秋”机械化生产创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再强调三件事。
  第一,扎实推动国务院《意见》的贯彻实施。7月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了。《意见》内容涵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统筹提出了扶持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公布实施以来,各地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热潮,一些省份已经将《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制定了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将政策具体化、项目化,推动了农机化工作的开展。但是,也有一些省份行动还不够迅速,工作不够主动。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意见》制定实施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意见》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抓紧抓好。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意见》规定的各项扶持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要按照《意见》的分工要求,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扎实做好试验鉴定、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努力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不断提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前也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关键时期,要抓住机遇、抓紧协调,按照《意见》规定加强农机化管理、推广、鉴定、监理等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干部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不断开创农机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继续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分两批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为154.93亿元,第一批资金100亿元已于6月底基本实施完毕。第二批资金自7月底下拨以来,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抓紧部署,加紧实施。截至9月15日,全国各地共实施中央财政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6亿元,占第二批补贴资金总量的53.9%。天津、辽宁、浙江、山东、广东、贵州、陕西等省进展较快,实施进度已超过80%,湖南、海南、北京、黑龙江农垦第二批资金已全部实施完毕。但仍有个别省实施进度、资金结算进度严重滞后,影响了全国总体实施效果。规范和加快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是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工作能力和组织水平的重要体现。请各省(区、市)农机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要把加快实施进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任务,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要精心组织,加快进度。实施进度较慢的省份,要深刻分析本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进度落后的原因,认真查找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抢抓进度,迎头赶上。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当前开展“三秋”农业生产的良好机遇,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加快补贴资金使用,尽快将补贴实惠落实到农民手中,确保补贴机具在“三秋”农业生产中发挥有效作用。二是要加快资金结算,减轻企业负担。各地要保证补贴资金至少每季度结算一次,严格落实规定,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办理补贴机具审核、汇总等手续。要积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及时结算、拨付资金,不得拖延。不要等一县一地区全部实施完再结算,特别是对补贴机具销量较大的企业,力争特事特办。各地都要确保到10月底,补贴资金结算率达到90%以上,力争11月底前全部结算完毕。三是要规范操作,强化监管。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三个严禁”要求,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五项制度”,切实遵守“八个不得”规定,坚决禁止农机购置补贴乱收费行为。要开展监督检查,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确保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四是要及早谋划,提高工作主动性。中央领导多次表态,中央确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会削弱。各地要认真总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情况,抓紧对本地区购机补贴的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及早与有关部门沟通,科学制定2011年的补贴规划。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和预见性,立足于“改善结构、优化布局、提高质量、扩大效果”,扎实工作,不断提高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
  第三,认真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数据清、情况明,是我们做好农机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为及时准确掌握主产区关键农时、主要作物和重点环节的农机作业动态,我司从今年初开始执行《农业机械化生产信息报送制度》。各省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农机跨区作业直通车”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在春耕、“三夏”、“双抢”时节,基本都能按时报送各地的农机作业进度和工作动态,为科学有效指导农机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开展新闻宣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希望各省进一步重视农机作业进度统计工作。“三秋”期间,从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各有关省都要按时在每周一、周四下午,向司里生产管理处报送全省的农机作业进度。同时,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和报道秋季机械化生产的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效。要做好新闻宣传策划,充分挖掘农机化工作亮点和农机系统“创先争优”典型事迹,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为“三秋”机械化生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目前,全党在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创先争优”活动和农机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创先争优”促工作,以优异的业绩体现“创先争优”成果。
  同志们,抓好“三秋”机械化生产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认真谋划、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