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优势 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大发展

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优势 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大发展

日期: 2007-03-27  来源:吉林省农业委员会

          ---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农机合作社


  新兴村位于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镇西北部,全村有农户926户,总人口3926人,耕地总面积2.13万亩。自2003年村里组建了农机合作社以来,充分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大发展。200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2065万元,其中农机作业合作社总收入达到660万元,实现经济效益80万元。

  一、以组建合作社为契机,走规模经营之路

  2003年以前,新兴村粮食产量一直徘徊不前,农民增收步伐非常缓慢,村集体债务高达290多万元,属于比较贫困的村。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不能很好利用,机械化作用发挥不出来,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少,农村经济发展不快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以全省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为契机,成立了新兴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全村926户全部入股,3926口人成为了股东。

  在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过程中,一是深入宣传,抓好引导。通过深入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认识到实行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是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是增加集体积累,农民增收致富,发展成果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二是大胆实践,抓好落实。在推行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实施“租赁承包”过程中,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定程序,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农机合作社股东代表大会等相关会议,让农民行使表决权。根据村民的意愿制订了土地集中经营方案,在确定承包村民出让土地价格上,采取了科学的、符合实际并且农民认可的计算方法。在充分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有97.5%的村民投了赞成票,在会议记录和意见簿上签字画押,自愿将1.3万亩耕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规模经营的构想变成了群众的意愿,在1.3万亩中,连片面积在80%以上,最大连片面积达到1200亩。至此,全村以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为契机,实现了土地流转,走上了规模经营之路。

  二、坚持科学经营,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合作社组建后,做到了坚持在创新机制上动脑筋,在科学经营上下功夫。一是建立经营机构。根据自然资源情况,把全村的土地分成四个区,成立四个土地经营小组,四个经营小组民主选举出一名负责人,同时配备一名副职和会计。这四个经营小组上对合作社负责,下对所有股东负责,每个经营小组由8—10人组成,配套农机具13台套,具体负责本区耕地的农业生产工作。二是强化制度管理。合作社了实行“四定”制度,即定指标、定责任、定效益、定奖惩,并且把经营小组负责人的工资、土地作为风险抵押金,将工作绩效同个人的实际收益紧密挂钩,如果完成指标即可得基础工资,完成好坏按10%进行奖惩,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在生产经营项目上,只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多项选择;在种植业生产上,做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整地;“六统一”的实行,保证了种子的纯度和粮食品质,先后建起了大豆良种基地、马铃薯绿色基地、优质麦基地等多个特色产业带;在多种经营方面,开展了跨区作业,到其他市县承包荒山、荒地,在“通县工程”推土筑路、兴修水利工程、搞运输等。四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全村490户的1.3万亩耕地由原来的1100名劳动力耕种,现在只用14个人进行经营,并管理着52台套大型配套农业机械。几年来,合作社“租赁承包”的1.3万亩耕地,种植的农作物产量由原来的亩产120公斤增长到现在150公斤,亩增加收入60元;合作社作业收入由2003年的75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150万元。合作社累计实现作业收入达到514,纯收入131万元,股东分得红利每股16.3元,大型农机具由原来的24台套增加到52台套,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00万元增加到240万元。

  三、解放劳动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全村各项事业大发展

  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村集体经济增量,农民收入增加。全村村民自愿将闲置的近百台小四轮卖掉,盘活百万元资产投入到畜牧业和加工业。由此,促进了全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增加。一是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农机作业合作社实现了规模经营,使机械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村近85%的劳动力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实现增值。组织村民有序地到外地务工,现已在辽宁省的沈阳、大连、丹东,天津的静海,湖南的长沙和本省的孙吴、逊克等县市建立了信息员、联络员,以一人带多人的方法向外转移劳动力128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70%。四社村民王贵宝通过亲属在大连一家修理厂站稳了脚跟,仅他介绍到大连务工的家庭达5户,全村有30户近百人在孙吴、逊克等县市建起了家庭农场。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土地由合作社耕种,农民不仅旱涝保收得效益,在家人员夏锄时铲自己家的地,每天还可以得30元收入,在本村地里打工的村民每年每人可得7500元,全村每年外出打工总收入达960多万元。今年,全村人均收入预计5326元,与组建前的2002年相比增加了2884元,增长一倍多。三是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为给离土不离乡的800多名村民寻找出路,在村里成立了加工、养殖、建筑、商服和经济人等5个合作经济组织。村民王先标是搞大豆经销的能人,年经销大豆2000多吨,收入十几万元,在他带动下,已有15户跟着搞粮豆经销;有19户从事客货运输、建筑工程等行业;有134户依托地缘优势,从事理发、洗浴、餐饮、创办加工企业等商服行业,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四是促进了畜牧业繁荣。为安置剩余劳动力,村里修建了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养殖园区,协助村民贷款,鼓励养殖。同时,与鑫鹏牧业集团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农户,龙头带基地的模式,养猪1700头。养殖社成立后,养殖户加大了信息沟通,降低了不良竞争带来的风险,增加了收入。全村养殖家禽3.6万只、黄牛1170头、山绵羊2000只,养殖户发展到203户,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人,今年,养殖收入预计达到550万元。五是促进了各项事业大发展。依托农机作业合作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几年中,新兴村真正实现了三个“双赢”,即村集体与合作社双赢,村集体增收300多万元 ,合作社收入近140万元;村集体与农户双赢,村民从土地中直接收入440万元,农户较未成立合作社前人均增收2000多元;合作社与员工双赢,员工人均收入8000多元。

  村集体积累的不断增加,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也越办越好。几年来,全村植树4.8万株,统一修建农户铁栅栏600延长米,投资5万元修建砖石结构路边沟600延长米,村集体出资70万元修建了一条“白色”通乡马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绿化了家园。今年,又投资165万元建成一座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养殖规模300头的奶牛养殖公寓;硬化村内主干道11条,全长达7.1公里,建成400个小型沼气池,一个大型统一供气站。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投资创办了合作医疗卫生所,全村实现了合作医疗,使老百姓有病能得到及时就医治疗。现在群众盖新房,村里给出车拉砂石不收运费,出挖掘机挖房基地不收费,危房户改建新房可得补贴款5000元,对村民实行免自来水费,对于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奖励2000元。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